《诗经·幽风》之《七月》全面细致地描写了一年四季之中凡耕田、养织、狩猎、祭祀等各种物候农事活动。学者方玉润说:诗歌吟咏的是一种体现生活之趣的农耕生活,“非躬亲陇亩久于其道者,不能言之亲切有味也如是。”另一学者蒋立甫认为:“这首诗具体描绘了三千年前奴隶的生活,真实地反映了西周社会的阶级矛盾。”对此,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诗经》是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 |
B.《风》是研究西周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生活的重要资料 |
C.历史认识和历史结论受史观的制约具有主观性 |
D.后一学者的观点更能体现史学研究的价值 |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
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②”里应该是()
A.新三民主义 |
B.新民主主义理论 |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毛泽东的诗词是珍贵的史料,下列可用于研究抗日的诗句是
A.“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C.“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竞殒命,壮志也无违。” |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图5为纪念辛亥革命的邮票,图案是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肖像。肖像的左侧,辅以孙中山亲笔题词墨迹:“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以下关于孙中山先生奋斗的业绩,叙述正确的是()
A.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直接领导发动武昌起义 |
B.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 |
C.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
D.为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领导了北伐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