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竭。你用心读了下面这篇文章后,一定会有许多感受。多读几遍,再回答下面问题。
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dié)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tān)痪(huàn)的威廉·马修。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xiàn)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shū)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yuán)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狂,他把痛楚作为契(qì)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以手掩面——
契机——
(2)破折号的主要用法有①表注释,②表语意转换,③表声音延长或中断。请判断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选择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 )中。
A.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 )
B.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 )
(3)你对“生之喜悦”这个题目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短文中找出表现马修所经受的痛苦的句子,选两句摘抄下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修为什么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就是“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他拜成连为师,苦学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俞伯牙很想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成连却对他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第二天清晨,成连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了一个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成连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疲惫(bèi)地坐在海滩上。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云霄的山峰。那大海汹涌澎湃,海浪“哗——哗——哗”,响个不停,而海边的惊涛骇浪拍击多空的岩石,与风水相吞吐,犹如钟鼓齐鸣。那山上的松树在微风中发出“沙——沙——沙”的松涛声。刹那间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原来他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高山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真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好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
1.正确搭配下列词语。
高耸云霄的山峰
一望无际的大海
汹涌澎湃的海浪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连忙——( )赞扬——( )
用心——( )疲劳——( )
3.用“______”画出描写俞伯牙在大海边看到的景色的句子。
4.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刹那间,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明白了,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立刻面对高山大海弹起琴来。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这时候,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阿基米德就指挥大家一字儿排开,拿起镜子把反射的阳光集中对准第一艘军舰的布帆。也真奇怪,那布帆“轰”的一下起火了,风助火势,越烧越旺,顷刻间,大火包围了军舰。被烧得焦头烂额的罗马士兵狂呼乱叫,纷纷跳水逃命。阿基米德又指挥大家用镜子把反射的阳光对准第二艘军舰。第二艘军舰也着火了。就这样,第三、第四艘军舰相继被烧,吓得后面几艘军舰掉头就逃。
胜利了!海岸上的希腊人欣喜若狂,围着阿基米德欢呼起来:“阿基米德真有本事!真了不起!”
阿基米德笑眯眯地说:“我有什么本事?是太阳帮了咱们的忙。你们想,咱们上千面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到布帆上去,这么高的温度,布帆当然就会着火了。”
1.照样子写词语。
(1)表示高兴的神态的词语:欣喜若狂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表示时间短的词语:顷刻间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烧得( )吓得( )累得( )看得( )
3.“我有什么本事?”这是一句( )问句。请把它换一种说法。
4.阿基米德是如何指挥大家烧毁第一艘敌舰的?请用直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5.你觉得阿基米德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有一次,帕斯卡在厨房外边玩,听到厨师把盘子弄得叮叮当当地响。这种声音响了多少年谁也没注意过,可是这声音却引起帕斯卡的思考。他想,要是敲打发声的话,为什么刀离开盘子以后,声音不马上消失呢?
他跑到厨房中自己一边做实验,一边观察,他发现盘子被敲打后,声音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但只要用手一按盘子边,声音就立刻停止。帕斯卡高兴地发现,原来发声最要紧的是振动,不是敲打。打击停止了,只要振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
1.写出文中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发现——( )持续——( )立刻——( )
2.选择填空。
文中画直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句。(疑问句设问句)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帕斯卡通过___________,高兴地发现,原来发声最要紧的是___________,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了,只要___________不停止,还能___________。
4.造句。
一边……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冬眠
动物冬眠只是动物休眠的一种形式,此外还有夏眠、日眠和夜眠等。动物冬眠一般从当年10月或11月开始,直到次年3、4月份。
冬眠时,动物心脏跳动缓慢,心脏的功能大大降低。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血液循环紊乱;肺呼吸减慢,一次呼吸最长达10分钟;肾产生的尿量很少。
动物的冬眠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大。外界刺激越多,内部本能的适应能力越强。首先,外界温度对动物冬眠有重要影响。当周围环境温度在5℃~10℃时,最宜引起冬眠。其次,食物的缺乏是促成冬眠的因素。对于鸟类,一般只要限制食物或者是让它饥饿,它就会立即进入昏睡状态。再次,光也是引起冬眠的重要外界条件。如果光线时间减少或昏暗时,动物便很快开始冬眠。
冬眠动物有一种特有的组织——褐色脂肪组织。它从颈部延至脊髓,具有产生热量、保护动物安全过冬的能力。这一组织在冬天会慢慢地被消耗掉,到第二年夏天和秋天时又重新制造出来。
1.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组成词语。
例:重(新)
缓( )缺( )紊( )
饥( )消( )制(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缓慢( )降低( )减少( )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动物冬眠一般从当年__________月或__________月开始,直到次年__________月份。
(2)冬眠时,动物心脏跳动__________,心脏的功能大大降低。肺呼吸__________。肾产生的尿量__________。
(3)动物的冬眠受自然条件影响__________。首先,外界__________对动物冬眠有重要影响。当周围环境温度在5℃~10℃时,最宜引起冬眠。其次,__________是促成冬眠的因素。再次,__________也是引起冬眠的重要外界条件。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海参也有睡大觉的习惯哩!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 )在冬天,( )在夏天。
海参吃海底下的虫子。夏天,风和日丽,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海底再也没有海参吃的东西了。可是,海参只会在海底蠕动,不会游泳。怎么办呢?只好睡觉喽。
秋去冬来,海面变得寒气逼人。虫子受不了啦,又回到海底过冬了。哈哈,海参有了“粮食”,于是就醒过来了。
( )海参睡眠在夏天,( )叫“夏眠”。
1.比一比,再组词。
需( )良( )低( )
蠕( )粮( )底( )
2.文中描写夏天天气的词语是__________,描写冬天海面的词语是__________,请再写两个描写天气寒冷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海参在夏天只能睡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了冬天,它又醒过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