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列强不断侵略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来侵略、反抗本国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历史;一部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华民族不断学习西方文明、探索中国光明前途的历史。
材料2、近50年来,中国人渐渐认识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选自梁启超1923年著作《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请回答:
(1)写出1840年---1900年列强侵略中国而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史实两例,这些战争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写出1840年---1900年间列强在中国犯下的恶行两例。
(3)依据所学,写出近50年来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和“文化”的不足所进行探索两例?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全球化已成为当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趋势和潮流。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萄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
——摘编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世界各个地区越来越紧密成为一个整体,世界经济和贸易飞速发展……谁也不能忽视这种全球化的潮流,而这种潮流在经济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为了继续获取超额利润,一些发达国家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向其他国家倾卸,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严重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并进一步引发全球的生态危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全球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对世界方面有何影响?
(2)当今建立的哪一国际组织是全球化在“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体现。
(3)有人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你同意吗?请你根据材料二加以概括说明。
(4)针对材料二中环境问题,请你为发展中国家保护本国自然环境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无论是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明确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还是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都把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地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大力投资,采取种种措施,雇佣了数百万人,吸纳了大量失业者,,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材料三:……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
材料四:如图是上海某调查组关于“公众最为关注哪些民生问题”进行的一次调查所得的结果。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代孟子的为政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应对危机时最能
体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特点的
一项措施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人民生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谈谈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4)请从右图任意选出一个你关注的因素,谈谈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分,正确指出存在的问题1分,答出合理的解决对策1分)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此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竞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材料四: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秦始皇在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方面所作的贡献。

(2)材料二中提到的“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台湾同胞的悲愤是因何年的什么事件?而国民党元老写下的《望大陆》又因何而起?
(4)材料四体现了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态制定了什么方针?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结合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同答:
(1)材料一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惊人的远征”最远到达什么地方?材料三中面对倭寇的骚扰,明政府派谁进行抗倭?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材料二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同时还加强对西藏、台湾的管辖。
材料三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隆重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结合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写出此图作者是谁?图中端坐中央的是何人?
(2)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一领袖,他是谁?册封此领袖的皇帝是谁?
(3)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官职?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