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列强不断侵略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来侵略、反抗本国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历史;一部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华民族不断学习西方文明、探索中国光明前途的历史。
材料2、近50年来,中国人渐渐认识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选自梁启超1923年著作《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请回答:
(1)写出1840年---1900年列强侵略中国而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史实两例,这些战争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写出1840年---1900年间列强在中国犯下的恶行两例。
(3)依据所学,写出近50年来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和“文化”的不足所进行探索两例?
2011岁末,中国第一部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隆重推出,收视率节节攀升,今年又在全国多家电视台重播。一道独特而醒目的海洋文化景观,激起国人对相关历史的追溯。请回答:
(1)1405年,郑和率领60(或大小200)余艘船只,载着2万多人和大量物资下西洋。这向人们昭示了什么?
航行的蒸汽轮船
(2)"使人类活动的舞台逐渐由大陆扩大到海洋,相对隔绝的欧、亚、非、美洲开始联接成一个整体。"这是对世界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的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哪个国家首先开启了蒸汽轮船航行的历史?
(3)清政府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上活动带来了哪些危害?
有学者引用荀子的话说,人能"群", "群"的原因在于"义", "群"与"义"落实到具体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即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中国人的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有深厚文化根基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请回答: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忧心鸦片流毒中国,林则徐义无反顾、御敌销烟。请简述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2)1919年5月,不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北京学生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引发了该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6月初,哪个阶级在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成为运动的主力?
(3)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涌现了一幕幕抗击日寇的动人场面。在前线台儿庄,指挥军队与日军血战的司令官是谁?在大后方重庆,民生轮船公司为抗战运输立下卓著功勋,它的创办者是谁?
材料一 1942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讨论了有关对日作战问题,并确定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整编
材料二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
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制度保证。十四大后中美关系之间的贸易、投资、技术合作迅猛发展。
--《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材料三历史表明,每当两国对涉及对方核心和重大利益的问题处理得比较好,中美关系就比较顺畅和稳定。反之则会麻烦不断。我们希望美方始终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以实际行动反对"台独",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012年2月15日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的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原因,并概括当时中美关系转变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正常化始于何时?根据材料二,归纳中美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之间的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中美关系上中方的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材料一 (盛唐)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促成了文化的全面繁荣,同时也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黄金时期。……那种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乃是盛唐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盛唐诗歌的主流。
―――叶郎、费振刚、王天有主编《中国文化导读》
材料二 大批文化人士及中央级文化团体、报刊移至重庆,重庆成为抗战文化的中心。……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在战火中成长,民族化、大众化、政治化的趋势十分明显,这是文化为抗战服务的必然。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整编
材料三 (14、15世纪)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他们不得不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和其他著作,都鲜明地表现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时代精神。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我国文化具有什么特点?1942年4月3日,由郭沫若编写的哪一历史剧在重庆成功首演?
(3)材料三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怎样的时代精神?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文化与其所处的时代有什么关系?
沉浮欧洲--世界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丈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表明近代欧洲处于怎样的国际地位?据材料分析欧洲居此地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举;美、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意识的因素是什么?为实现这一梦想,欧洲人有何重大举措?
材料三下表 【表中西欧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均为欧共体(欧盟)成员
--数据采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3)据表分析,1952--1999年西欧六国经济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趋势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下面漫画反映了当前欧盟正面临发展困惑,请你为欧盟摆脱困境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