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注:隋可能指蓏,意即瓜类植物的果实)嬴(一种寄生蜂)蛤,不待贾而足,地孰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指懒惰或贫弱的人)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列传第十四》
(1)简单概括材料一描述了江南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二描述的江南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图:
(1)图中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导致的“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战后出现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材料二: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同盟国”因“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产生分裂,其正式分裂的标志是什么?其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材料三:二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3)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什么趋势?“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当今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中国应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的发展走出一国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材料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知识经济对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及终身学习制度的建立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材料一中英国所发生的那场变革指的是什么?它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2)请你根据材料二,归纳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指哪些国家?请各举一例说明。
(3)第三次科技革命最突出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4)三次科技革命所产生的影响,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下面是四幅图片的信息,请将信息错误的地方指出并改正过来。
图一: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国、英国、日本三国。中国和其他
弱国处于无权地位。
错误:改正:
图二:1921年~1922年,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
序。
错误:改正:
图三:1938年,慕尼黑会议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
英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
错误:改正:
图四: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美国承诺在德国
投降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错误:改正:
(2)图一和图二这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签署的哪两个条约对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
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0年,针对德军的轰炸,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
材料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美国国会发表如下演说:“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不论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都将以自己正义的力量去赢得绝对的胜利。”
材料三: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联合国家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丘吉尔针对德军的军事行动表明了什么态度?
(2)材料二中“1941年12月7日”发生的事件是什么?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是什么?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属于什么性质?
(5)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材料一:这些事件(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 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 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 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 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钱其琛在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列宁晚年已深切感受到对党和国家官员实行监督以杜绝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防止个人专断问题
的重要性,可惜列宁逝世过早并未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后来则逐渐背离了十月革命为建立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民主的原则:党的民主空气缺乏严格等级制度、领袖个人专权常常导致重大决策的失误;缺乏有效监督致使党内特权阶层产生,引起党群关系的恶化;僵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常使国有财产被视为“无主人财产”;生产成果分配的不合理使群众丧失发展生产的兴趣;工农的主人地位仅仅成为宣传中的口号……苏共的演变不仅逐渐失去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为后来的反对派反共反社会主义提供了借口。
——《世界历史•十月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和启迪》
材料三:1991年12月27日,前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对德国电视二台发表谈话时表示,对苏联的解体感到“羞愧”和“耻辱”。乌克兰总统克拉夫说:“造成苏联今天局面是谁的错?谁应该受到责难?苏联的解体是公开性时期开始的。”莫斯科出版的《独产报》则直接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灭了这个帝国。”
——《世界当代孛》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苏联解体的原因。
(3)有人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失败”,你认为对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