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大叶木姜子多糖的抑菌效果,研究人员将下列4种菌分别用无菌水稀释成菌悬液,于固体培养基上制成含菌平皿,在平皿上放置经不同浓度大叶木姜子多糖溶液浸泡2-3小时的滤纸片,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各供试菌的抑菌圈直径,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大叶木姜子多糖的抑菌效果(mm)
A.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另外三种菌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 |
B.制备含菌平皿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 |
C.每个浓度每种菌重复多次实验,所得数据取平均值 |
D.大叶木姜子多糖对黑曲霉抑制效果最差 |
下列有关酶特性的相关实验设计中,最科学、严谨的一项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验证pH对酶催化速率的影响 |
向三支试管分别依次加入1 mL新鲜唾液、2 mL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再分别加入1 mL不同pH的缓冲液,适宜温度保温5 min后用斐林试剂检验 |
B |
验证酶的高效性 |
A组:2 mL 3%的H2O2溶液+1 mL过氧化氢酶,观察气泡冒出情况 B组:2 mL 3%的H2O2溶液+1 mLFeCl3溶液,观察气泡冒出情况 |
C |
探究酶作用的适宜温度 |
5 mL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新鲜唾液+碘液,每隔5 min将溶液温度升高10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D |
验证酶的专一性 |
实验组:2 mL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1 mL新鲜唾液,保温5 min后碘液检验 对照组:2 mL 3%的蔗糖溶液+1 mL新鲜唾液,保温5 min后碘液检验 |
人体中某一过程如图所示,如果温度增加到42 ℃,引起酶的活性部位改变,会引起( )
A.蛋白质被消化得更快 |
B.蛋白质被消化得较慢或不能被消化 |
C.氨基酸缩合速率加快 |
D.氨基酸缩合速率减慢或不能发生缩合 |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离子的跨膜运输均需要细胞提供ATP ②静息状态下的神经细胞内不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 ③甘油能否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和载体蛋白的数量 ④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呈正相关
A.0项 | B.1项 | C.3项 | D.4项 |
如图甲为渗透作用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有半透膜c及a与b之间具有浓度差 |
B.图乙中液面不能一直上升的原因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 |
C.图丙中③④⑤组成原生质层 |
D.如果丙细胞没有细胞壁支持,置于清水中也会发生吸水涨破的现象 |
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下列不属于此类结构的是( )
A.神经细胞的树突 |
B.线粒体的嵴 |
C.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 |
D.叶绿体的基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