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图探究,回答问题。

⑴看到图一、图二,你知道他们所在国家共同发动了哪场世界性战争?他们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各举一例即可,2分)
⑵看到图一、图二后,你认为今天德、日两国领导人在对待战争态度上,谁是明智的?如果让你对他们说一句话,你会说些什么?
⑶若近期日本又有官员去参拜靖国神社,假如你是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对此事你将作如何评论?
⑷经济发达的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企图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此,你有何看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以“古今中外政治建设”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步骤一探究古代国外政治建设

(1)图一、图二为小明收集的图片。请写出图一法典的历史地位和图二人物在推进民主进程方面的主要措施。
步骤二追寻近代英、法、美政治建设
(2)下面为王楠梳理的近代英法美推进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部分成果表,请你帮助他完成。

名称
领导人物
宪法或法律性文件
政体形式
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克伦威尔


确立西方近代政体形式,推动民主法治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

1787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


共和制


步骤三比较同时期的中外政治建设
嘉庆帝(1793—1820在位)宣称:“条陈在臣下,而允行则出朕旨”。在这种高压政策下,官吏“心存畏怯”,或“相率缄默”,或投皇帝所好,骇皇帝所恶。在清王朝的统治下,19世纪以后,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加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世界近代中期政治史》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此时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清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不同?
(4)综上所述,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一点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哈姆雷特》被誉为莎士比亚戏剧的王冠,是其悲剧的代表作。
图B: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图C: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他提倡三权分立。
(1)材料一是某同学对三幅图片反映历史信息的描述:
其中描述有错误的是: (填字母,2分) 改正:改为
(2)材料一中三人所代表的阶级立场与其他两人截然不同的是(填字母,2分)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门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优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3)材料二中哈姆雷特的这段独白表达了什么重要思想?你能联想到哪件历史事件?
(4)三个人物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历史学习是一个运用多种方法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的过程。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对“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这一单元线索模糊不清,请你根据提示,把下列历史事件填入方框中的相应位置,帮助他理清大致的线索。(注意:只填英文字母,4分)并指出图示法对我们学习历史有什么帮助?

历史事件:A新航路的开辟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文艺复兴运动 D美国独立战争E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2)在“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的历史进程中,英、法、美都制定和颁布了资产阶级法律文献。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根据下列材料,概括《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想一想,政府、法律与人权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就是而且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第五条:法律仅有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凡未经法律禁止的行为即不得受到障碍,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迫从事法律所未规定的行为……
第十七条: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3)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17—18世纪的欧美社会巨变,开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想一想,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4)图示中③、④两次革命运动取得的重大成果各是什么?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于5月1日盛大开幕,为更全面地了解世博会,九年级(2)班同学在互联网上查阅了下面的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资料。
材料一: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没有人怀疑英国的强大,因而强大而带来的巨大召唤力使英国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许多参观者在这里看到了他们平时绝无可能看到的商品,看到了这些神奇的机器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的工作……这次世界博览会不仅是一次“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陈列,而且开创了今后数十年自由贸易的先驱,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说明,英国在当时成为一流强国的原因(2分)
(2)第一届世博会中“这些神奇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器是什么?举出一例“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的工作”的交通工具。
材料二: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上,巴西皇帝佩德罗拨通了刚刚问世的电话。双重电报机、冰库车等大量的美国科技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首次派代表参加世博会,展品有丝绸、茶叶、瓷器等。——凤凰网《走进世博会》
(3)1876年世博会上中美两国展品的差异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世博会的主题是:船舶与海洋,下图是其吉祥物及标志,其标志上有“Colombo92”、“500”字样。

(4)你知道是纪念哪一历史事件吗?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有何影响?
材料四:下图

(5)上图反映出上海世博会采用了哪种清洁能源?它体现了什么设计理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材料三: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均摘编自《图说天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查理的断首”是指哪件事情?“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了出该国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
(2)材料二中涉及到“母邦”指的是什么?“兵戎相见”又是指什么事件?
(3)什么事件点燃了材料三中“革命的烈焰”,从而揭开了这个国家革命的序幕?
(4)上述材料中,三个国家人民共同追求的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