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钴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磁性材料、电池材料及超硬材料等领域。
(1)CoxNi(1-x)Fe2O4(其中Co、Ni均为+2)可用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
①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图1表示两种不同方法制得的催化剂CoxNi(1-x)Fe2O4在10℃时催化分解6%的H2O2溶液的相对初始速率随x变化曲线。由图中信息可知:      法制取得到的催化剂活性更高;Co2+、Ni2+两种离子中催化效果更好的是     
(2)草酸钴是制备钴的氧化物的重要原料。下图2为二水合草酸钴(CoC2O4·2H2O)在空气中受热的质量变化曲线,曲线中300℃及以上所得固体均为钴氧化物。
①通过计算确定C点剩余固体的化学成分为      (填化学式)。试写出B点对应的物质与O2在225℃~30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取一定质量的二水合草酸钴分解后的钴氧化物(其中Co的化合价为+2、+3),用480 mL 5 mol/L盐酸恰好完全溶解固体,得到CoCl2溶液和4.48 L(标准状况)黄绿色气体。试确定该钴氧化物中Co、O的物质的量之比。

科目 化学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水的电离 探究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硫酸铅(PbSO4)广泛应用于制造铅蓄电池、白色颜料等。利用方铅矿精矿(PbS)直接制备硫酸铅粉末的流程如下:

已知:(ⅰ)PbCl2(s)+2Cl(aq)PbCl42-(aq)△H>0
(ⅱ)有关物质的Ksp和沉淀时的pH如下:

Ksp

开始沉淀时pH
完全沉淀时pH
PbSO4
1.08×10-8
Fe (OH)3
2.7
3.7
PbCl2
1.6×10-5
Pb(OH)2
6
7.04

(1)步骤Ⅰ中生成PbCl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加入盐酸控制pH值小于2,原因是_______。
(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步骤Ⅱ中使用冰水浴的原因______。若原料中FeCl3过量,则步骤Ⅱ得到的沉淀中还含有溶液中的悬浮杂质,溶液中的悬浮杂质被共同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
(3)写出步骤Ⅲ中PbCl2晶体转化为PbSO4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滤液2加入H2O2可循环利用的原因______。
(5)铅蓄电池的电解液是硫酸,充电后两个电极上沉积的PbSO4分别转化为PbO2和Pb,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6)双隔膜电解池的结构示意简图如图所示,利用铅蓄电池电解硫酸钠溶液可以制取硫酸和氢氧化钠,并得到氢气和氧气。对该装置及其原理判断正确的是____。

A.A溶液为氢氧化钠,B溶液为硫酸
B.C1极与铅蓄电池的PbO2电极相接、C2极与铅蓄电池的Pb电极相接
C.当C1极产生标准状况下11.2 L气体时,铅蓄电池的负极增重49g
D.该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Na2SO4+6H2O2H2SO4+4NaOH+O2↑+2H2

(14分)I.CH4和CO2可以制造价值更高的化学产品。已知:
CH4(g)+2O2(g)=CO2(g)+2H2O(g) △H1="a" kJ/mol
CO(g)+H2O(g)=CO2(g)+H2(g) △H2="b" kJ/mol
2CO(g)+O2(g) =2CO2(g) △H3="c" kJ/mol
(1)求反应CH4(g)+CO2(g) =2CO(g)+2H2(g) △H= kJ/mol(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2)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1)中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合成二甲醚(CH3OCH3),同时还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机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Cu2Al2O4做催化剂,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CH4(g) =CH3COOH(g),温度与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和乙酸的生成速率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250~300℃时,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
②300~400℃时,乙酸的生成速率升高的原因是
Ⅱ.钠硫电池以熔融金属Na、熔融S和多硫化钠(Na2SX)分别作为两个电极的反应物,多孔固体Al2O3陶瓷(可传导Na+)为电解质,其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
Na2SX 2Na+xS (3<x<5)

(4)根据上表数据,判断该电池工作的适宜温度应为(填字母序号)。
A.100℃以下 B.100℃~300℃
C.300℃~350℃ D.350℃~2050℃
(5)关于钠硫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放电时,电极A为负极
B.放电时,Na+的移动方向为从B到A
C.充电时,电极A应连接电源的正极
D.充电时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SX2--2e-=xS
(6)25℃时,若用钠硫电池作为电源电解500mL 0.2mol/L NaCl溶液,当溶液的pH变为l3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两极的反应物的质量差为g。(假设电解前两极的反应物的质量相等)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成生成物,必然发生能量的变化。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同时,必然发生能量的变化
B.所有的放热反应都能设计成一个原电池
C.放热反应发生时不一定要加热,但吸热反应必须要加热才能发生
D.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有一定的限度,当反应进行到一定限度后,反应不再进行

(2)25 ℃、101 kPa条件下,16g液态N2H4与双氧水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放出320.8 kJ热量,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3)101 kPa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示意:

又已知:①b=1219;
②25 ℃、101 kPa下N2 (g)+3H2(g)2 NH3(g)△H ="-184" kJ·mol-1,则a=

(7分) 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工业上有一种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CO2(g)+3H2(g)CH3OH(g)+H2O(g) △H = -49.0 kJ·mol-1。某科学实验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实线)。

(1)a点正反应速率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逆反应速率。
(2)下列时间段平均反应速率最大的是__________。
A.0~1min B.1~3min C.3~8min D.8~11min
(3)求平衡时CO2的转化率
(4)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K不变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H2)=3v(CO2)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5)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再进行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曲线I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曲线Ⅲ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加入的催化剂
D.降低温度
E.减小压强

(8分)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A与D同周期,A的单质既可与盐酸反应,又可与NaOH溶液反应,B的单质在放电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C元素的离子不含电子,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4,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1)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E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3)A的最高价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加热条件下,D的单质与足量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生成D的最髙价含氧酸,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化合物甲由元素A、B组成,具有良好电绝缘性。化合物甲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化合物乙。乙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