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太尉府行参军除:封官
B.文帝与语,之奇:奇怪
C.欲以权略之致:使……到来,擒拿
D.旧俗官人皆通饷遗:馈赠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
B.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
C.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
D.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

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徽性情慎重,不乱与人交往。元颢进入洛阳,任用元邃做东徐州刺史,元邃召引申徽做主簿,赞叹申徽有古人风骨。
B.文帝每逢有事都很信任地委托申徽去办,当时军队和国家刚刚建立,幕府的事务很多,四方文书檄文都是申徽写的。
C.申徽在捉拿刘彦之后,宣读诏书慰问官吏、老百姓和刘彦的下属,又说大军接着就到,城内没有一个敢闹事。
D.申徽在瓜州五年,边地百姓生活安定。等到被替代回京,送他的人几十里不绝。申徽感到惭愧,于是写了一首诗,题在清水亭上。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2)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Ⅰ.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材料二:宰予昼寝。子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9.材料一中所讲的“自省”,你是如何理解的?
10.材料二中所讲的是的关系。孔子从“宰予昼寝”
这一事情中,悟出什么道理?

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 毛 物 多 相 类 者吾欲 买 而 代 之 是 不 信 而 欺 吾 王 也 欲 赴 他 国 奔 亡 痛 吾 两 主使 不 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注:鹄:读hú,指天鹅。
译文: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文:
(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
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对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击剑,为任侠任侠:抱不平,负气仗义
B.子,谪仙人也谪仙:隐居的仙人
C.益骜放不自修自修:约束自己的言行
D.有诏长流夜郎长流:长期流放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因拔刀斫前奏案
C.召入,而白己醉吾尝终日而思矣
D.传正嘉叹,免其夫徭役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白“骜放不自修”的一组是

A.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B.醉,使高力士脱靴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C.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D.召人,而白已醉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出生时,母亲梦见了长庚星,长庚星又叫太白星,于是就取名叫李白。
B.李白喜欢纵横家的言论,喜欢击剑,还经常帮助别人,对财物看得很轻。
C.皇上在沉香事观景,心有所感,召李白来作歌词,然李白已醉,酒稍醒,提笔作词,辞藻绮丽,一气呵成。
D.安禄山反叛时,李白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李璘兵败,李白就被判流放夜郎,后遇大赦,回到寻阳。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译文:
②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译文:
③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晁错者,颖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陗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闲言事,辄听,完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中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壖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闲,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延尉殊。上曰:“此非庙垣,乃壖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卻。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猎,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盎素不好晁错,两人未尝同堂语。及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抵罪,诏赦以为庶人。吴楚反,闻,晁错谓丞史曰:“夫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藏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计谋。”丞史未应,晁错犹与未决。人有告袁盎者,盎惧,以窦婴进说,上诛错。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无治《尚书》者    治:研究
B.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受:传受
C.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   别:离间
D.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   案:拷问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还,因上便宜事相如因持璧却立
B.力未有以伤敛赀财以送其行
C.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
D.乃先请,为儿所卖若属皆且为所虏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晁错“擅权”和“欲报私仇”的一组是

A.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
及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
B.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
即夜请闲,具为上言之
C.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计谋
D.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

抵罪,诏赦以为庶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凭着文学见长当了大常掌故,孝文帝时晁错看天下没有治尚书的人,就自费到济南去学习《尚书》,学成后“得幸太子。”
B.晁错多次上书,述说削弱诸侯之事,以及一些法令的更定,但是孝文帝就是不听,不过,却提拔他做了中大夫。
C.晁错与丞相申屠嘉不合,丞相借内史府另开大门之事奏请皇上把晁错交给廷尉治罪,晁错得知消息,当夜到皇上那说明原委,皇上没有因此治他的罪。
D.晁错削减诸侯土地,更定法令制度,引起了诸侯对他的攻击,他的父亲也因此而自杀身亡。吴楚七国造反,就是以“诛错”为借口的。

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认为晁错之死,是“变古乱常”。
B.晁错在诸侯造反时,急于报私仇,私仇未报,反以亡躯
C.晁错擅权,独断专行,终致吴楚七国造反。
D.对法令的多所变更,在太史公看来那是“变古乱常”。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译:
②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