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 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
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 |
俄国十月革命最本质的特征是
A.无产阶级暴力夺权 | B.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 |
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
1927年召开的联共(布)“十五大”的主题是
A.实现农业集体化 | B.实现工业化 |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D.通过苏联新宪法 |
1918年苏俄与德国签定《布列斯特和约》,该和约有利于苏俄
A.清除国内反动势力 | B.恢复国民经济 |
C.向社会主义过渡 | D.巩固新生政权 |
俄国封建势力不再占统治地位是在
A.1861年改革后 | B.列宁诞生时 |
C.1917年二月革命时 | D.1917年十月革命时 |
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是因为
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B.国家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
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业仍然归国有 |
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