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是
A.触动了显贵的利益 | B.加重了对农民的负担 |
C.改变了社会性质 | D.以失败而告终 |
1874年,李鸿章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他认为“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以后若不稍变成法,徒恃笔舌与人争,正恐长受欺侮”,“今当及早变法,忽令人笑我拙耳”。这里的“变法”指
A.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以加强国防 |
B.变易兵制,发展民用企业,革新育才制度 |
C.着手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近代国家 |
D.研习西学,兴民权,废除科举 |
主流民意反映出社会的进步。
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调查问题调查结果
1.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国?
(军阀宰制、外国共管、国民革命)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军阀宰制10票
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俄国497票,美国107票
3.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几位?世界大人物:列宁227票,威尔逊51票
国内大人物: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关于上述调查结果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国民革命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受到了洗礼 |
B.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启导了人民的觉悟 |
C.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新的方向 |
D.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了人民的共同愿望 |
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
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
郑观应是中国主张举办世博会的第一人,他写道:“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很早就受到西方的影响 |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都市 |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
D.人民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发达的水上交通 |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能准确反映该诗歌的历史史实应该是
A.西安事变 | B.重庆谈判 |
C.政协会议召开 | D.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