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测定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
(1)如下图甲所示,电路连接尚未完成,E应与滑动变阻器的    接线柱相连接.完成连接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很亮,说明存在操作上的错误是    .若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为3V,产生此故障的原因可能是下列情况中的    (填写序号)

A.小灯泡短路
B.小灯泡的灯丝断了
C.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反接
D.变阻器滑片接触不良

(2)小明在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功率是    瓦.为了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此时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在额定功率测量刚刚完成时,小明不慎将小灯泡玻璃打碎了(灯丝未断),其他都未变动,小明再次合上开关,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却比2.5V小,电流表示数变大,就此现象提出一个猜想:    
(4)小明想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段电路中的电流跟电路两端电压的关系”,于是就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获得多组灯泡两端电压和电流的数据,发现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请指出他的实验方法的不合理之处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电功率的测量实验 实物的电路连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⑴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应该将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填“靠近”或“远离”)眼睛.
⑵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其矫正做法是

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物距μ/cm
像距ν/cm
像的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5
16.7

3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4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5
5

正立、放大的虚像


⑴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
⑵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⑶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①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③表中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cm
⑷实验中,某同学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下图所示(P点是2倍焦距处),你解决的方法是
⑸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填“C”或“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

⑹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右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缩小的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___(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⑴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且折射角____(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⑵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答:__;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⑴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⑵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⑴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⑵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左图所示,为____℃。甲、乙两组同学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右图所示,试分析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的可能原因。(一条即可)。

⑶甲组同学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
(合理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