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使用甲醇(CHOH)作为汽车的燃料,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甲醇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将甲醇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点燃,再将燃烧后的混合气体通过如下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填空:

(1)为尽可能多地检验出甲醇的燃烧产物,如图所示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
混合气体→       →D(填写装置序号,装置不重复使用).
(2)该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正确的设计并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部分现象为:D和A中①装置内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而A中③装置内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根据实验结果并通过分析推理,得出这次实验中甲醇的燃烧产物为                  (填写化学式).
(3)如果将A中②、③装置去掉,则可能会影响对燃烧产物中            的检验.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整理实验器材时,小柯将还在反应的锌和稀硫酸的残留物,倒入有少量硫酸铜溶液的废液缸中,观察到锌粒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大大加快。对此,他十分好奇:与硫酸铜溶液混合怎么会加快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速度?

查阅资料:①相互接触的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同时放入酸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②硫酸铜对锌和稀硫酸反应没有催化作用。

小柯根据下表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A

B

C

D

金属

锌片

绑有铜片的锌片

铁片

绑有铜片的铁片

30%硫酸溶液(ml)

20

20

20

产生气泡快慢

明显加快

明显加快

(1)第一组实验中"?"处的数据应为   

(2)为了定量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可以测量"收集相同体积的氢气所需的时间"或测量   ,然后进行比较。

(3)请推测与废液缸中少量硫酸铜溶液混合后,锌料与稀硫酸反应速度加快的原因   

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能分解,它分解后产物是什么?小科进行了探究。

【猜想】Mg(OH)Cl分解后产物可能有:Mg、MgCl 2、MgO、HCl气体、H 2O、Cl 2

【实验一】取少量的Mg(OH)Cl放入大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过程中观察到足量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沉淀不再产生,大试管口也没有液滴形成,管内有固体剩余,无其他现象。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有   气体,无其他气体。

【实验二】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   

【实验三】再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入AgNO 3溶液,无沉淀产生,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   

【结论】Mg(OH)Cl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峰和小刚阅读试剂标签后发现,市场销售的高锰酸钾晶体纯度高达99.5%,含水量可以忽略不计,为探究“试管放置方式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速度和体积的影响”,他俩设计了制取氧气的直立型装置(如图),并与斜卧型装置比较,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分别加入5.0克高锰酸钾晶体,用同一酒精灯 分别加热,用同一型号的集气瓶收集气体,每组实验进行五次,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后记录如下表:

装置类型

直立型

斜卧型

收集1瓶氧气所需时间/秒

59

68

收集2瓶氧气所需时间/秒

95

108

收集氧气的总体积/毫升

525

476

(1)收集2瓶氧气,所需时间较短的装置类型是  

(2)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斜卧型装置收集到氧气的总体积比直立型少的原因是  

(3)根据2KMnO4K2MnO4+MnO2+O2↑,算出5.0克高锰酸钾生成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实验中发现,斜卧型发生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明显大于理论值,他们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

【提出假设】

小峰假设: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出氧气;

你的假设:  

【设计实验】要验证小峰的假设能否成立,请设计简明的实验方案  

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萨克斯等多位科学家用了几百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有许多关于"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的经典实验流传至今,现将其中一个实验的思路及过程简述如下:

(注:NaHCO 3稀溶液能维持溶液中CO 2浓度恒定.其原理是当CO 2浓度降低时,NaHCO 3稀溶液能释放CO 2,当CO 2浓度升高时,NaHCO 3稀溶液能吸收CO 2.)

①剪取一烟草叶片,立即将其放入盛有NaHCO 3稀溶液的容器中,发现叶片浮于液面;

②用真空泵抽去该叶片中的气体后,发现叶片下沉至容器底部;

③将该容器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叶片逐渐上浮

④再将该容器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发现叶片又慢慢下沉至容器底部.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对以上③、④中叶片的上浮与下沉现象进行解释.

小苏打(NaHCO3)和食盐NaCl是厨房中常用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NaH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拓展性研究。

(一)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该白色固体 由NaHCO3和NaCl两种物质组成

(1)基于上述实验结论,则步骤①中加入的过量稀酸应该是  

(2)写出步骤②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小周分别取a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方案:

小吕方案Ⅰ:利用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3)小吕用下列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装置不重复使用);

(4)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小周方案Ⅱ:小周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的NaHCO3的质量分数。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NaHCO3+NaOH═Na2CO3+H2O)

(5)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操作Ⅰ之前,需判断所加BaCl2溶液是否过量,请你设计一个合理方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