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萨克斯等多位科学家用了几百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有许多关于"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的经典实验流传至今,现将其中一个实验的思路及过程简述如下:

(注:NaHCO 3稀溶液能维持溶液中CO 2浓度恒定.其原理是当CO 2浓度降低时,NaHCO 3稀溶液能释放CO 2,当CO 2浓度升高时,NaHCO 3稀溶液能吸收CO 2.)

①剪取一烟草叶片,立即将其放入盛有NaHCO 3稀溶液的容器中,发现叶片浮于液面;

②用真空泵抽去该叶片中的气体后,发现叶片下沉至容器底部;

③将该容器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叶片逐渐上浮

④再将该容器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发现叶片又慢慢下沉至容器底部.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对以上③、④中叶片的上浮与下沉现象进行解释.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如图中装置    (填字母)可用来收集氧气。

(4)将反应生成的氧气通入D中,使其接触底部的白磷后,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的装置。

(1)仪器组装完华,下一步的实验操作应该是    

(2)制得所需气体后,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下列制取气体的反应可选用装置A的是    (填序号)。

①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取Cl2

②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CO2

③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O2

④锌粒与稀硫酸制取H2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

(4)硫化氢(H2S)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形成酸,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和水。实验室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H2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该实验需要对剩余的硫化氢气体进行尾气处理,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用稀硫酸吸收

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点燃

过氧化氢性质不稳定,易被某些含铜化合物催化分解。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过氧化氢与氢氧化铜混合产生气体的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

a.过氧化铜(CuO2)为黄褐色固体

b.H2O2+Cu(OH)2═CuO2+2H2O

【实验过程】

步骤一:制备氢氧化铜

向盛有5mL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步骤二:氢氧化铜与过氧化氢混合

向蓝色沉淀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直至过量,发现蓝色沉淀变为黄褐色沉淀,随后黄褐色沉淀迅速变为黑色沉淀,产生气泡且越来越快,最终试管中得到黑色沉淀。

分析实验过程,请完成下列问题:

(1)Cu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请写出产生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为验证该气体是否为氧气,可以使用    进行检验。

【提出问题】气泡越来越快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

(2)小组成员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Cu(OH)2作为催化剂加快H2O2分解产生O2

猜想Ⅱ:CuO2作为催化剂加快H2O2分解产生O2

猜想Ⅲ:   (填化学式)作为催化剂加快H2O2分解产生O2

【验证猜想】

①某同学立即否定猜想Ⅰ、Ⅱ,理由是    

②简述验证猜想Ⅲ正确的实验方案    

【反思拓展】

黄褐色沉淀遇到过氧化氢迅速变为黑色沉淀并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杂质只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进行操作③时,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2)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操作⑤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帮他们指出来    。图中错误改正后,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示意图的序号)。

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假设称量氯化钠时1g以下用游码)。

(4)配制时,除图中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试剂瓶、镊子和    (填一种仪器名称)。

(5)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正确的操作是    ,如果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位置颠倒了,其它操作步骤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

(6)量水时应选择量筒的规格是    mL(填“10”“50”或“100”)。

【反思拓展】

(7)经检测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    (列举一条即可)。

(8)海水晒盐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却氯化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