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我们常会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一些气泡产生,气泡是怎么产生的?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提出了有关假设,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惊醒探究,实验时,观察到放有铁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而另一试管中没有,从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是成立的.
(1)分析上述实验,你认为同学们建立的建设是 .
(2)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溶液中的水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于是他们又进行了对照试验,请你在答题卷的虚线框中用图示的形式将图乙的对照试验补充完整.
(3)还有同学想:气泡会不会是铁锈与水反应产生的?他认为还要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实验,你觉得有没有必要? .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棉球上的酒精燃烧而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 。
(2)实验二:实验结束后,测量结果小于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条即可)
(3)实验三: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4)实验四:用冲洗后未擦干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会导致测得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兴趣小组为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稀硫酸分别加入到盛有不同药品的A、B、C、D四只试管中。请回答:
(1)甲同学观察到A、B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氢氧化钠及氯化钠都不能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A试管中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试管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 。
(2)丙同学观察到C试管中有 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碳酸钾能发生反应。
(3)丙同学对反应后C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K2SO4 结论二:K2SO4、H2SO4 结论三:
丙同学设计实验,用两种方法验证结论三正确: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法一:取C中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结论三正确 |
方法二:取C中溶液少许,加入适量的 |
产生气泡 |
乙同学对方法一提出质疑,认为方法一不正确,理由是 。
(4)丁同学观察到D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硝酸钡能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
(1)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收集﹣瓶氧气用于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最好用 (填序号)装置收集氧气。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选择B的依据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若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瓶中应盛装 。
在实验操作中一定要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错误操作理论上可能带来的结果是
(1)A (2)B (3)C (4)D
设计下列实验装置,先用氢氧化钙溶液验证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再验证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
(1)B中导管不能插到瓶底,说明原因。
(2)写出完成上述实验的操作及预期现象。
(3)实验后,观察到A中溶液无色且有白色沉淀存在,写出A中溶质组成可能存在的几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