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探究)(1)方案一: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的方法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 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       色,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①请指出下图操作中的错误                        
②写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方案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2mL 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稀盐酸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反思)(3)方案一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4)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             。为此,还需要选择              (填一种试剂),再进行实验即可。
(拓展应用)(5)请举一例说明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实验室常用加热(85℃)NH4Cl和NaNO2两种饱和溶液的方法制取N2,下图是实验室用这种方法制N2,并测定生成N2体积的装置(部分装置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
1、NH4Cl和NaNO2反应生成NaCl、H2O及N2,并放出大量热量;
2、20℃时,NH4Cl的溶解度约为37g;
3、N2难溶于水,实验条件下,密度为1.25g·L—1
【实验步骤】:

②20℃时,取0.78g饱和NH4Cl溶液放入烧瓶,连接装置;
③调节水准管,使其与量气管中液面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2mL;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饱和NaNO2溶液,加热至反应发生,移走酒精灯;
⑤烧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关闭活塞;
⑥待冷却至室温,调节两边液面高度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V mL;
⑦处理剩余药品,整理实验台。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写出装置中仪器的名称:a、;b、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完善实验步骤中的所缺部分:①
(4)步骤④中,移走酒精灯的目的是
(5)NH4Cl是一种(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物质。20℃时,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生成氮气约为多少毫升?(3分,计算过程中,中间数据保留2位小数,最终结果为整数;相对分子质量:Mr-NH4Cl:53.5、Mr-N2:28)
(6)根据计算结果,步骤⑥中V的数值为
(7)实验中,实际测得氮气的体积偏大,可能原因是
A.实验中加入饱和NaNO2溶液的体积也被作为生成N2的体积
B.装置漏气

氮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化肥等工业。工业常用PSA变压吸附制氮气,某学习小组查阅到相关制氮气工艺流程,并展开学习,请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
1、碳分子筛对不同气体的吸附强度不同,如图所示;

2、气压越大,碳分子筛吸附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3、碳分子筛可以再生,能重复使用。

(1)吸附塔中碳分子筛具有吸附性,这种性质是(填“化学”、“物理”)性质,根据工艺流程,资料1图像中气体②是(填化学式);
(2)根据资料,碳分子筛再生的方法是
(3)相比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该工艺的优点是
(4)氮气可作食品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填“稳定”、“活泼”)。N2和H2在500℃、200MPa及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N2和H2的质量比为

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2012教育部审定)“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Ⅳ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1)A中产生的气体是
(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评价】
实验设计Ⅳ的目的是
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拓展】
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它属于糖类
【拓展计算】如果需制备氧气9.6克,至少需要5%过氧化氢克。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 、Fe2O3两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
猜想①:只有Cu;猜想②:只有;猜想③:是Cu 、Fe2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同学们为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右下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1)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目的是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
(2)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 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 g


小蒋同学初步分析表中的数据后,马上得出猜想(填“①”“②”“③”)肯定不正确,理由是
(3)小林同学认为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应先断开A和B的连接,你认为是否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
【反思评价】实验后小组内有同学指出:上图装置未进行尾气的处理。于是有同学设计了用右图装置代替原装置,则C装置的作用有    (至少答两点)。

合金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已知某合金粉末除含金属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小明利用如图装置对合金粉末中铁、铜的存在进行探究时,误把氢氧化钠溶液当成稀硫酸加入到锥形瓶中,他惊奇的发现有无色气体放出,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

【提出问题】难道NaOH溶液也能与某些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吗?
【查阅资料】
(1)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铁、铜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其中,NaAlO2溶于水,溶液呈无色)
【进行猜想】猜想1: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
猜想2: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猜想3: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
【实验探究】下列实验(见下表)仅供选用的试剂:20%的硫酸溶液、30%的NaOH溶液。
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
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放出,形成无色溶液
合金中一定含有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充分反应
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
合金中一定含有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拓展】下列可用于小明验证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一组药品是
A.Fe、Cu、Al(NO33溶液 B.Al、Fe、Cu、稀盐酸
C.Al 、Cu、FeSO4溶液 D.Cu、Al(NO33溶液、FeSO4溶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