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史记·酷吏列传》节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每小题2分,共6分)
折大臣于朝                            面:
②上都,都不行                          目:
③由此郅都                              重: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 ,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23.“天下可运于掌“的意思是
24.孟子在表述自己观点时,表现出了高超的表述技巧,请分析这段材料运用了何种说理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伊尹论
苏轼
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则天下之大节有不足立,而大事有不足办者矣。
今夫匹夫匹妇皆知洁廉忠信之为美也,使其果洁廉而忠信,则其智虑未始不如王公大人之能也。惟其所争者,止于箪食豆羹,而箪食豆羹足以动其心,则宜其智虑之不出乎此也。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则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推此而上,其不取者愈大,则其所办者愈远矣。让天下与让箪食豆羹,无以异也。治天下与治一乡,亦无以异也。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天下之富,是箪食豆羹之积也。天下之大,是一乡之推也。非千金之子,不能运千金之资。贩夫贩妇得一金而不知其所措,非智不若,所居之卑也。
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 夫天下不能动其心,是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将以自广其心,使穷达利害不能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为耳。后之君子,盖亦尝有其志矣,得失乱其中,而荣辱夺其外,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
孔子叙书至于舜、禹、皋陶相让之际,盖未尝不太息也。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于富贵,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焉耳。
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何则?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于天下也。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
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则天下群起而诮之。不知求其素,而以为古今之变时有所不可者,亦已过矣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苏轼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天下之大节者,天下者也狭 :狭小
B.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役役:劳苦不息
C.取其不汲汲于富贵汲汲:心情急切
D.后之君子,常而习故蹈:遵循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以天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草拂而色变
B.则天下群起诮之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为之记
C.伊尹耕有莘之野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D.莫敢不正犯之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从儒家的伦理标准出发,要求人们的行为要符合道德规范,并提出了“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的观点。
B.紧承首段提出的观点,文章第二段通过王公大人和匹夫匹妇的比较,说明不取者愈大,所办者愈远。
C.文章第三、四段引入孟子和孔子的相关材料,是为了证明“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因而行文更严谨。
D.作者认为伊尹是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贤者,不以自己的得失而进退,不以自己的荣辱而喜忧,穷达利害都不能动摇其对精神本质,也即道义的追求。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七处)。
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
(2) 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

用斜线(/)为下面短文断句。(限画9处)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学记》)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蔡孝子传
[宋] 范浚
蔡定,字元应,越之会稽人。家世微贫,父革,依郡狱吏佣书以生,力使定学,身劳苦资之,以故定处黌校①,稍稍有称。
郡狱吏一日坐舞文法被系,革以诖误,例在劾中。革年七十余矣,法当免系,鞫胥任泽削其籍年而入之罪,罪且与狱吏等。案具,府奏上之,方待命于朝,故俱久囚,而革不得独决。定窃痛念父当耆年,以非辜圄狴,誓将身赎。数诣府号诉,请代坐狱,弗许;请効命于戎行,弗许;请隶伍符为兵人,弗许。定知父终不可赎也,仰而呼曰:“天乎!将使定坐视父缠徽纆②乎?父耄耋,不应连系;佣书罪,不应与狱吏等。理明矣,而无所云诉。父老而刑,定之生其何益乎?定图死矣,庶有司哀怜,幸而释父,则虽委身重泉,于登天为不殊。”于是预自志铭其墓,又为状若诣府者,结置袂间,皆叙陈致死之由,冀其父之必免也。以建炎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自没河死。府帅闻之,惊曰:“真孝子也。”立命出革,厚为定具棺敛事,而抚周其家。
兰溪范浚曰:呜呼大孝!吾不得而见也,孝若定者,亦今世之所鲜闻也。世之人视亲,若视其妻子之心切焉者,无也。彼惟庸爱在妻子,而斯须之爱在亲。亲有劳苦,不宵一勤其手足代之,其肯杀身以出父于囚牢中乎?今之为人子者,有觞酒豆肉,持羞其亲,则已色然自得,谓为难能之孝,况若定之捐躯活父,其为孝又可究乎?予得定所为志铭与状,感其言情哀至,至为泣下。念定孝若是,是宜见旌于时,而事不上闻,定将无以自见,故为定作传。冀他日万一获私於良史,氏云。
[注]①黌校:学校。②木工所用的绳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劳苦之资:资助,给予
B.具,府奏上之案:案件
C.有司哀怜,幸而释父庶:希望
D.厚为定具棺敛事,而抚其家周:接济,周济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罪与狱吏等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B.定知父终不可赎也,仰呼曰客喜笑,洗盏更酌
C.冀其父必免也举世非而不加沮
D.况定之捐躯活父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理明矣,而无所云诉。父老而刑,定之生其何益乎?
(2)念定孝若是,是宜见旌于时,而事不上闻,定将无以自见,故为定作传。
第Ⅰ卷文言文中,蔡定为了使其父亲免罪,做了哪些事情? 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9分,每小题3分)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梓、姜、桂、金、锡、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注】①挽,同“晚”。②刍豢:指牲畜的肉。③眇:同“妙”。④虞:掌管山林川泽出产的官,此指开发山林川泽的人。⑤三宝:食、事、财。绝:不流通。⑥潟卤:盐碱地,不适宜耕种。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挽近世民耳目涂:闭塞;堵塞
B.故农而食之待:等待
C.各其业,乐其事劝:勉励
D.故善者因之,其次利之道:通“导”,引导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农不出则乏食非吾所谓传道解其惑者也
B.莫夺予胡为乎遑遑欲何
C.则桓公霸谨拜表
D.海岱之间敛袂往朝焉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人上至天子诸侯下到平民百姓,都求财谋利,担忧贫穷。只有生活富裕了,君子才喜欢行仁义之事,普通百姓才懂得礼仪。
B.各地物产丰富,农、虞、工、商顺应自然规律各行其事,但只有政府主动、大力协调各种经济门类,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C.姜太公在经济基础薄弱之时,管仲在齐国中衰时,都实行了发展经济的政策。由于富强,齐国还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D.老子的“小国寡民”理念在近世行不通,是因为人们都追求舒适享乐,对人们的欲望,统治者最好的做法是顺其自然。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2)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