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届四中全会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际,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我国的法治建设要尊重人民实践创造,遵从法治规律,从法律制度建构层面,对管人管权管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长远解决方案,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材料二:我国探索依法治国取得了不少经验。通过制定《合同法》、酒驾新规等,使人们从开始的不相信,到观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遵守,以法律约束公民的行为。政府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权力的边界,提高权力运行的“光照度”,规范权力运作。党员干部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正确性。
(2)根据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探讨我国应如何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三: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阐述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其中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一原则。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法治国家才能最终实现。让人民群众真正参加到法治建设中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必须依靠法制,让人民参与和监督, “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让法治真正成为政府的行政方式、全民的生活方式。
(3)联系材料三,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谈谈你对“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对依法治国作用的理解。
(4)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推动作用。请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市人大代表积极进行社会调研,为解决小微企业经营困难问题,在网上征求群众意见。网民甲认为解决小微企业的困难关键在于政府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放水养鱼”,减轻企业税负负担;网民乙认为小微企业走出经营困境的根本在于企业自身“练好内功”,降低经营成本。
材料二原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出席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时强调,广东在推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中,要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优势,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1)假如你是人大代表,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就政府推动小微企业发展问题谈谈你应如何履行职责。
(2)根据材料二,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知识,说明各政党应如何“为推动广东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没车难,有车更难。 没车不方便。风里来,雨里去。有车了更难,天天堵车,常常修车,烦”,时下许多城市有车族发出感叹。下面请看我市居民李某一家的烦恼:
烦恼一李某每天开车上下班几乎要“朝五晚九,披星戴月”,用2个小时才能走完1小时的车程,原因:堵车。
烦恼二虽然家住十二楼,但李某一家都不太敢开窗,街上车流的声音和尾气实在使人难受,原因:污染。李某因此“上书”市政府,要求政府采取措施解除烦恼。
请你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以下问题:
(1)为李某的“上书”寻找依据。
(2)温馨提醒李某“上书”应注意哪些事项?
“民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应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某校高二(3)班7位同学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特别关注十八大期间的“民生”话题,为此,他们开展了调查和探究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百姓的建议中,有10%的人建议政府要控制物价,特别是食品类的物价上涨,同时要加大财政对困难群众的生活补助和救济力度,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试从经济生活的角度,为“加大财政对困难群众的生活补助和救济力度,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必要的理论说明。
(2)针对当前存在的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人们普遍的诉求。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应如何“维护公平正义”。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各地区、各部门采取强化目标责任、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重点工程、开展全民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但原油加工、钢铁、乙烯等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都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火力发电标准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7%左右,酸雨、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等问题比较突出。
材料二:进入“十二五”时期,国务院对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总体安排,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下更大力气推进结构调整,并把节能减排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要采取措施,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支持企业围绕节能减排加快技术改造,进一步完善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措施。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假如你是一位专家,你会向上述企业负责人提出哪些节能降耗建议?
(3)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离不开政府的作为。你认为政府应该如何做?
2013年10月30日,一篇《江苏财政大力促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文章引起某校高二(1)班学生的关注,同学们以“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保护功臣”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
发现问题
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我们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要坚持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目前,许多地方的所谓“开发保护”,大多是重开发轻保护,甚至只开发不保护。流毒所至,资源环境都被“保护”得面目全非,处处败笔。
(1)请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发展中“开发与保护”的理解。
分析问题
近年来,江苏省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积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友好型社会。部分市民表示“不管这些焚烧厂在哪里建,对当地村民的生理、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政府应该有这个机制,把应该补偿的资金补偿给村民,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项目。”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对受影响的市民予以资金补偿。
解决问题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指出:各级环保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并积极创新相关体制、政策和管理模式。2013年7月24日,江苏省委、省政府联合召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工作新闻发布会,江苏将投入两至三亿元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力争通过10年时间实现“生态省”建设目标,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3)请结合材料,为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