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从作品内容方面加以解释。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3分)
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青春寄语
作者:佚名
孩子,你们的眼眸里
青春在哗哗作响
流向那等待开垦的时光
这是你们的早晨
黎明的歌声多么嘹亮
希望栖息在阳光的肩膀上
你们的梦想
还挂在青青的葡萄架上
风一吹,一粒粒绿色的青春叮叮当当
孩子,从现在起
你们要学会仰视,要学会自强
让目光永远飞向靠近太阳的地方
青春美啊
美在热情
美在力量
美在自信
美在坚强
美在血脉里有崇高的理想在流淌
孩子,青春是一支动听的歌谣
它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起航
人要活,就活得热烈,活得充实
要活得像一团火焰,把周围照亮
任凭千里冰封,鸟兽藏迹
你们也要燃烧出人生的精彩和辉煌
(本诗有删改)
阅读上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本诗前二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作了铺垫;后二句写:,抒发无穷感慨。
“落花时节”语带双关,你认为它有哪些含义?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添字采桑子(宋/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①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②;点滴霖霪,愁损③北人④,不惯起来听。
【注释】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②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断,滴滴嗒嗒不停。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 |
B.“窗前谁种芭蕉树”意为: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
C.词的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 |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
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借芭蕉以寄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
B.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
C.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烘托了清新明快的气氛。 |
D.杜牧的“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与这首词中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有异曲同工之妙。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首词上片写,下片抒发。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