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以下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
| A.彰显了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艰辛 |
| B.改革开放的深入,助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
| C.计划经济体制已不符合生产力发展,应该抛弃 |
| D.我国正努力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端的经济体制 |
“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绐了土匪.结果,土
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
| 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
|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
|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
该表为“l98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单位:百万美元)”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国际因素是( )
| A.中国多边外交政策 | B.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并进一步发展 |
| C.两极对峙格局瓦解 | D.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但只需一个世纪便能达到第二个10亿人口,只需30年便能达到第三个10亿人”。世界人口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时的中国人口( )
| A.大幅度增长 | B.下降 | C.增长乏力 | D.不增不降 |
史学家艾伯特·林德利指出:“罗斯福先生是正当美国旧制度一败涂地之时就任总统的。”这里的“旧制度”是指( )
| 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
| B.自由资本主义体制 |
|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 |
| D.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l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据此可推断该现象( )
A.发生在抗战前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 动”时期 |
| B.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 |
| C.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 D.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