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M1是一种具有强致癌性的有机物,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黄曲霉毒素M1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曲霉毒素M1的分子式为C17H14O7 |
B.黄曲霉毒素M1含有羟基,此羟基能被催化氧化为醛基 |
C.1mol黄曲霉毒素M1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最多能消耗2molNaOH |
D.1mol黄曲霉毒素M1最多能与7molH2发生加成反应 |
如图是某研究小组采用电解法处理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大量H2S废气的工艺流程。该方法对H2S的吸收率达99%以上,并可制取H2和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收H2S的离子方程式为:Fe3++H2S = Fe2++S↓+2H+ |
B.电解过程中的阳极反应主要为:2Cl-—2e- = Cl2↑ |
C.该工艺流程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
D.实验室可用点燃充分燃烧的方法消除H2S污染 |
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 g/L-1;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原子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Z>Y>W>X>M |
B.XZ2、X2M2、W2Z2均为直线形的共价化合物 |
C.Y与M形成化合物键长大于Z与M形成化合物的键长 |
D.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
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
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 + O2(g) ![]() |
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1 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合时(ΔH >0),n(Mn2+) 随时间的变化 |
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 (g) + H2(g)![]() |
M是一种冶疗艾滋病的新药(结构简式见右图),已知M分子中-NH-COO-基团
(除H外)与苯环在同一平面内,关于M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易溶于水 |
B.M能发生加聚反应 |
C.M的分子式为C13H12O2NF4 |
D.M分子内至少有13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
某恒温密闭容器发生可逆反应Z(?)+W(?)X(g)+Y(?) ΔH ,在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在t2时刻缩小容器体积,t3时刻再次达到平衡状态后未再改变条件。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Z和W在该条件下一定不为气态 |
B.t1~t2时间段与t3时刻后,两时间段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可能相等 |
C.若在该温度下此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X),则t1~t2时间段与t3时刻后的X 浓度相等 |
D.若该反应只在某温度T0以上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