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材料 |
结论 |
| ① |
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高于整个欧洲地区。 |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英国 |
| ② |
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在色当俘获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及其亲率的近十万法军。 |
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
| ③ |
苏联粮食产量1954年为8560万吨,1956年为12500万吨,1958年为13470万吨。 |
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
| ④ |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的20年间,三个经济体间已发展出更宽、更深、更高效的供应链。 |
三国互惠,使墨西哥一跃成为发达国家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 A.分封制度 | B.世袭制度 | C.中央集权制度 | D.宗法制度 |
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
|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 |
| C.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
| 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 |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 B.宋朝的枢密院 |
| C.明朝的内阁 | D.清朝的军机处 |
《吕氏春秋》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 ()
| A.嫡长子继承制 | B.按年龄继承制 |
| C.按军功继承制 | D.按遗嘱继承制 |
有史学家指出:“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
| A.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 | B.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
| C.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