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世纪前后到20世纪初,世界各地相对孤立和相对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世界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现代以来,世界风云变幻,国际格局不断变化、调整。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世界格局的演变
重大事件 |
影响 |
① |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
工业革命 |
西方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
巴黎和会和②的召开 |
③ |
④ |
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 |
苏联解体 |
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
⑤ |
当今世界格局遭受挑战 |
(2)当今世界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3)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至少写两点,2分)
(4)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中国将如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面貌。某班围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组开展专题研究,并依据各自研究角度搜集了如下素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组别 |
素材 |
研究角度 |
第一组 |
欧洲14国三大产业从业人口分布表(%) |
劳动力结构 |
第二组 |
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全部人口比重的3%,整个世界被农村包围着,1900年这一比重达到了13.6%,1920年上升到19.9%。在此过程中,既出现了伦敦、巴黎等综合性大都会,也有曼彻斯特、旧金山等工业化城市。 ——摘编自刘笑盈《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 |
城市化 |
第三组 |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
阶级关系 |
第四组 |
1874年,英国卫生官员在视察过程中,发现约3000吨散发臭气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另据记载,1873—1892年,在严重雾天后,因支气管炎导致的死亡率比平时高出很多。 ——摘编自布雷恩《工业革命以来的英国环境史》 |
环境问题 |
(1)在第二、三、四组中任选一组,帮该小组撰写一份简要的研究报告。(要求:标明研究角度,结合素材信息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研究思路,结论明确)
(2)除上述各小组的研究角度之外,再为他们提供两个研究角度。
研究报告示例
研究角度:劳动力结构
研究思路:从组内搜集素材看,自1870年至1913年,欧洲14国的工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口比重上升,农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结合相关知识并深入分析可发现,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出现了电力、汽车等新兴工业,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工业和服务业。
研究结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力结构变化,推动其成为工业化强国。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世界之变促使全球治理随之发生变化。全球治理仍然需要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方案。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下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围绕“全球治理”选择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至少运用两个史实,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5—1936年红军长征时期的标语等宣传材料:
“建立遵义的工农政权!”“遵义工农解放万岁!”
“和敌人抢时间,和敌人赛跑,坚决完成任务,拿下泸定桥!”
“大雪山,不算大,最高不过七十八,算个啥!同志们,比赛吧,看谁最先登上它,顶呱呱!”
“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格外香;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
——摘编自袁馗《红军长征中的标语口号:长征精神的生动载体》等
(1)据材料,指出与上述宣传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对“红军长征”的认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经济政策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灵活的经济政策调整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经济政策探微】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间接过渡”代表的经济政策的名称,并分析其“两允许”的成效。
【视角二 大萧条时期美国反危机实践探析】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危机表现”和“反危机实践”二者的特点。
【视角三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探寻】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政策调整要符合国情”这一论题,展开论述。(要求:选择其中两次“调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叙述完整)
综合探究题。
探究一:诗史证历史
(1)史料互证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提取上图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并得出互证的结论。
探究二:数据探历史
——摘编自欧阳萍、方文《19世纪英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及其影响》等
(2)经济发展是各种因素形成合力的结果。指出上图中至少三个与英国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并探究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探究三:辩证论历史
1866年,外交官张德彝在日记中写道:从牛津乘火车赴伯明翰“沿途烟简丛立,高皆数丈,黑烟冥冥,直冲霄汉”。
——摘编自张德彝《航海述奇》
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埃及收回由英国把持的苏伊士运河主权后,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主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综合上述材料,围绕“交通发展”,自拟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价值正确,史论结合,辩证论述,结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