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们对历史的记录和解释通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上认为袁世凯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把他贴上了“窃国者”的标签,但史学家有新观点认为袁世凯对于辛亥革命是做出重大贡献的,辛亥革命可以说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据高全喜《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材料二 “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是经常用来标识五四运动性质及特点的重要概念。(注:此处五四运动是广义概念,包括1915至1923年阃的新文化运动、学生运动等。)
——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五四运动的定性及其历史解读》
材料三  1919年苏俄人民委员会决定实行一种特殊的粮食制度。我国史学界以往译为“余粮收集制”。近年一些史学研究者指出这个译名是错误的,按俄文本义,应译为“粮食摊派制”,其基本内容是:由中央粮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包括红军)的需要确定年度征粮总额后,依次摊派至产粮省、县、乡、村,直到每个农户。地方上用半军事化方式,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强制征购农民粮食。
——据赵旭黎《错译的“余粮收集制”与国内吏学界对苏联吏的误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为什么可以说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若不认同作者这一新观点,你会运用哪些史实进行反驳?
(2)材料二用来标识广义五四运动的三个概念中,其中一个明显与史实不符。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特殊粮食制度”的两种译名的主要差别是什么?并说明该制度对苏俄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指出影响人们对历史记录和解释的因素有哪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经济政策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联合国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自1789年以来,每逢总统就职典礼的全国性日子,人们都要赋予为合众国作出奉献以新的意义。在华盛顿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在林肯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今天,人民的任务是……。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后来的这若干年一直是生机勃勃的年代——是这个民主国家的人民获得丰收的年代。因为这些年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安全,而且我希望,也带来了更好的认识,即生活的理想是用物质以外的东西来衡量的。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而言,一个民主国家的这段经历是最重要的:它成功地度过了国内危机;它抛弃了许多邪恶的东西;它根据持久的路线建立了新的结构,而通过所有这些,它坚持了民主的实际。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总统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特点》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第一次)、奥巴马就任总统职务时,他们面临的 “人民的任务”各是什么?
(2)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所采取的战略举措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达尔文推翻了哪种把动物、植物、各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
材料四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等科学成就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4)依据材料四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17—18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伽利略”式的科学家,试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状况进行分析说明。

武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学者把“近代武汉之父”的荣誉桂冠,献给晚清的洋务重臣张之洞(1889—1907年任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了“图自强,御外侮;挽利权,存中学”,大力推行“湖北新政”: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新城市,促进了武汉跨越式的发展。清末武汉的工商业发展水平,在全国仅次于上海,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毛泽东曾说“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孙中山则赞誉张之洞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材料二 1926年11月8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决定迁都武汉。但蒋介石反对迁都武汉,竭力主张迁都南昌,他提出的理由是:政治应与军事配合,党政中央应与总司令部在一起……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正式宣布迁都武汉。而蒋介石却在1926年l 2月31日宣称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已迁至南昌,并截留经过南昌的国民党中央执委和国民政府委员……1927年1月3日,武汉政府举行国民政府北迁和北伐胜利的庆祝大会,而蒋介石致电武汉称,根据南昌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以及北伐军发展情况,主张国民政府暂设南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大力推行“湖北新政”背景。毛泽东为什么说“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孙中山赞誉张之洞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什么广州国民政府要迁都武汉?蒋介石反对迁都武汉说明什么问题?
(4)为了继续推动革命向前发展,武汉国民政府在军事和外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3月,孙中山以大总统下令禁止缠足,像这种在中国持续了近千年的劣习被彻底废除。“女子裹脚从此解放了,已裹的放掉,已经裹小的也放大,社会上很自然地一致认定,民国纪元以后生下的女儿,一概不裹脚。”
――摘编自黄炎培《我亲身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
材料二 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该地方官毋稍容隐,致干国纪。又查各地人民有已去辫尚剃其四周者,殊属不合,仰该部一并谕禁,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摘自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法令”
(1)根据材料一分析,作者对“禁缠令”持什么态度?其主要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中华民国“剪辫法令”颁布的背景。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关于剪辫子的具体要求。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分析指出促进我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有哪些?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突出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材料二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瞻(供给),则必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荀子
材料三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
材料四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八十三天皇帝梦破灭了。——《鲁迅全集》
材料五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儒学中“礼”的价值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应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袁氏美梦破灭的原因。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会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