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等值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若等值线为中纬度地区海平面等压线,且数值a<b<c,则
| A.P区域盛行下沉气流,阴雨天气 | 
| B.①、②两地风向相反、风速相同 | 
| C.PN、PM沿线附近易形成降水天气 | 
| D.夏季出现时,被称为台风或飓风 | 
若等值线为山地等温线,且数值a<b<c,则
| A.等温线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 | 
| B.P区域海拔高,获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 
| C.①、②两地气温相同、降水量相同 | 
| D.PN、PM沿线易遭受泥石流、山洪等灾害 | 
若等值线为城市土地等地租线,且数值a>b>c,则
| A.P区域是工业园区或中心商务区 | 
| B.城市向N方向扩展速度最快 | 
| C.PN、PM可表示城市重要交通干线 | 
| D.P区向外对住宅区吸引力逐渐提高 |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题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 强沙尘暴次数 | 5 | 8 | 13 | 14 | 23 | 
| 土地沙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 1560 | 2100 | 2460 | 
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 
|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 
|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 
|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 
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 
|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 
|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 
|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下题:
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 
|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 
|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 
|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 
据美国《每日邮报》2009年9月1日报道,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结合下图回答题。
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 A.遥感技术 | B.全球定位系统 |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 | 
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30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
| A.遥感技术 | B.全球定位系统 |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 | 
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
| A.稠密的水系 | B.黏重的土壤 | 
| C.便利的交通 | D.平坦的地形 |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 
|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 
|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 
| 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