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4周年和孙中山先生诞辰149周年的纪念。为此,全国各地纷纷举办活动,予以庆祝。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凤凰网
(1)材料一中广州和武汉的得票为何遥遥领先?辛亥革命曾得到海外华侨和留学生的大力支持,如果请你再增添一个海外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座城市?阐述你的理由。
材料二: 下面是新华网近期刊出的两则文章节选:
一个世纪过去了,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用百年锐于千载,百年成就未来来形容,也不为过。
——2011年12月15日对明清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的访谈
如果去掉人们人为地附加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上的意识形态光环,辛亥革命是很悲哀的……辛亥革命的意义没那么大,辛亥革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2011年12月15日对历史学家、满清学者萧功秦的访谈
(2)你认为这两位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为什么?
材料三: 如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岸能否合办活动?带着这些问题,中新社记者分别采访了10位正在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众委员无一例外,均赞同国家隆重纪念。有委员指出,辛亥革命100周年是两岸提升政治互信的契机;纪念活动如能上升到国共两党层面,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新闻网·中新社
(3)据材料三,分析政协委员们为什么一致认为两岸、两党共同纪念辛亥革命,“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说:“人们询问,所有正从秘鲁和墨西哥不断流入西班牙的黄金和白银的结果如何?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口袋;他们在加的斯(引者注:西班牙南部海港)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作为回报。这些金钱的大部分流到东印度群岛,支付丝绸、香料、钾硝、冰糖、茶叶、纺织品、钻石和古董。”
——[英]A.赖克温《中国和欧洲:18世纪的文化、艺术交往》
材料二
材料三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年 |
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
1947年 |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
1949年 |
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 |
…… |
1993年 |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
1995年 |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国际互联网年” |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西欧金钱财富的主要来源和流向。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西欧经济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这一扩张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19世纪末的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6分)
(3)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4)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结合材料三说明这一观点。(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躯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也,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扶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故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材料三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请回答: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结果的差异。(8分)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6分)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尤其是中国,拥有悠久文明的历史,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两组图片。
形式 |
内容 |
|
第一组 |
疆域图 |
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A朝 C 制(图7)。 |
第二组 |
示意图 |
汉代三公九卿制; B 朝 D 制(图8);清朝军机处。 |
图1(某朝局部疆域)图2
(1)材料一中A、B分别代表什么朝代?C、D分别代表什么政治制度?概括指出D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两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它们所体现出来的两对基本矛盾。从历史的角度看,它们的演变趋势如何?
(3)如果把材料一两组图片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你觉得它可以用来研究什么课题? (要求:课题尽可能简约、准确,反映中心问题)(3)
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以及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材料二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
——《故宫百科知识》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所体现的两国政治制度有何显著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两国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有哪些?
(2)概括指出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最大贡献分别是什么?以上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共同的影响?(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两种政治制度所具有的局限性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