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人文主义”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该小组在研究过程中,找到以下四则材料。
起源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复兴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发展
材料三 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上得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成熟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2)材料二、三在体现人文主义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在人文主义体现形式上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3)据材料四,指出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的主要表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是近代宪法的发源地,英国宪法常被人们誉为“近代宪法之母”……英国宪法不是把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系统地集中地规定在一个书面文件中,而是分别由许多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惯例和判例加以规定……因此,英国宪法被称为“不成文宪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国法制史》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山东人民出版社《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中国)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真实实践是从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的。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宪法的特点、地位,并举例说明之。
(2)材料二认为,美国宪法“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根据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由于维新变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社会上反对势力很大。例如废除八股文,使大批读书人通过八股文考取功名、升官发财的梦想破灭,他们自然群起而反对。湖南有个名叫曾廉的举人,甚至上书请求处死康有为和粱启超;一些衙门裁撤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官员,极端仇视新政,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令旗人自谋生计更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重要社会基础。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
(2)社会上反对变法势力很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具体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导致普罗塔戈拉对神持怀疑态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
由于中外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不同,各自的广告发展史也具有不同的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宋代,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利用招牌、幌子、酒旗、灯笼等进行的促销活动各显其能,且随着大店铺的出现开始出现新的广告形式——门匾。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就可看到诸如“赵太丞家”、“杨家应症”和“王家罗匹帛铺”等招牌门匾。……历史资料证明,现存上海博物馆的“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印刷铜版,整个版面图文并茂,既有店铺标记,又宣传了商品的质量和售卖方法,信息量大。印制精良的广告纸用作包装,走进千家万户。这些都是相当珍贵的宋代广告印刷史料。
材料二1902年世界上最早开办广播电台的美国商业电台开始播音。继美国之后,其他国家也相继建立了广播电台。这些电台都设有商业节目,主要播放广告。30年代,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设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美国也在1941年有了商业电视播出。此外,各种博览会也成为重要的广告形式。
材料三以增长率来看,1976—1980年间,全球广告增长最快的为西欧,增幅为152%,其广告费用也由原来的占全球广告市场的21%上升为28%,其次为亚洲区,增幅为125%,市场比率也由10%上升至12%。但美国及加拿大在世界广告市场上的比重下跌,由1976年的68%降至1980年的52%。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外广告简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宋代商人为促销产品采取了哪些方式?
(2)依据材料二指出广告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3)从材料三看,全球广告的发展情况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4)以上广告业的发展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 尊敬阶段(18世纪);② 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 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 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 敌对阶段(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2分)
(2) 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2分)
(3) 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树立起这一形象的?(4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请概括影响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