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4年11月20日,教育部下发通知,首个国家宪法日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在国家宪法日当天,以弘扬宪法精神为宗旨,以宣讲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为重点,全面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先发知识纳入中考范围。
材料二: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和第十四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推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更好地发挥宪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作用。
为此,某校某班举行了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参加,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为这次班会定一个主题。
(2)坚持依法治国为什么要以宪法为核心?
(3)设立国家宪法日有什么重要意义?
(4)有的学生认为,宪法离我们学生生活太远,没有必要学习。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5)为了树立宪法权威,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请你为国家建言献策。
仔细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你同意漫画中父亲的观点吗?为什么?
(2)作为一中学生,你准备如何以实际行动来尊重劳动?
(3)将来你希望成为怎样的新型劳动者?
根据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盐渎风”盐城市第三届全民读书月系列活动的通知》精神,定于2015年10月举办“爱学习”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今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84周年纪念日,盐城市某校开展了以“勿忘国耻 珍爱和平”为主题的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学校通过活动号召同学们铭记历史,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请你向同学们推荐几部红色经典读物。(至少两部,2分)
材料一:部分国家人年均读书统计表
| 国别 |
中国 |
日本 |
以色列 |
| 数量(册) |
4.5 |
40 |
64 |
注:我国中小学生完成作业后,阅读课外书比例不足50%,初中生为42%,他们主要阅读的是作文书、教辅书和课本。
材料二:“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习近平
(2)结合材料一中图表反映的信息分析,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3)请你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角度,谈谈怎样“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近年来奥运梦、飞天梦、入海梦、航母梦、诺贝尔奖梦,我国一一兑现了。这些梦想的实现,意味着我国的科技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些梦想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精神的弘扬,需要学生的勤奋学习,也需要学生培养各种能力。
(1)材料中的中国精神指什么?
(2)运用“笑对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尤其需要学生提高哪种能力?为什么?
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首个国家宪法目,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在全国展开。我国要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此,九年级某班的同学们在班级举行主题班会,一起学习探讨宪法。以下是几位同学在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片段:
同学甲:“习主席说,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所以,我认为依法治国的前提就是依宪治国”。
同学乙说:“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目,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请你根据同学们的言论,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评析同学甲所说“依法治国的前提就是依宪治国”这一观点。
(2)请你分析为什么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女青年张某在商场选购商品,因人多怕钱被窃,遂将钱塞入内衣袋内。商场保安人员宋某怀疑张某将商场物品藏入内衣,就叫张某将内衣里的“物品”拿出来。张某再三申辩,宋某仍固执己见,遂发生争吵。这时宋某冲过去将张某抓住,并叫两位女工将张某带入更衣室内,强行脱去张某衣服,但并没发现所谓被窃物品。张某穿好衣服后,哭着离开商场。
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商场保安人员宋某侵犯了张某什么权利?
(2)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这一权利?
(3)如果你在商场遇到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理?
(4)你从这一案例中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