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U、W、X、Y、Z都是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气态氢化物甲和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化合生成盐,U与X可形成常温下呈液态的分子乙,甲、乙均为常见的10 电子分子;Y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与M层电子数相同;Z元素的单质是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请回答问题:
(1)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2)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3)U与X形成的18电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4)(3)中描述的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有 。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5)已知:① N2(g)+3H2(g)=2NH3(g) ΔH=-92.4kJ/mol
②2H2(g)+O2(g)=2H2O(g) ΔH=-483.6kJ/mol
试写出氨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和氮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
(6)有人设想寻求合适的催化剂和电极材料,以U2、W2为电极反应物,以HCl—NH4Cl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制造新型燃料电池,试写出该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 ;溶液中H+移向 (填“正”或“负”)极。
已知以下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4HCl(浓)+MnO2 Cl2↑+MnCl2+2H2O②KClO3+6HCl(浓)
3Cl2↑+KCl+3H2O
(1)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②中的电子转移情况: 。
(2)若反应②中生成标准状况下6.72L的Cl2,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
(3)将反应①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
(4)①和②中生成等量的Cl2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1)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________,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________,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
A 6 g H2; B 0.5 mol CO2; C 1.204×1024个HCl分子;
D 147 g H2SO4; E 92 g乙醇(C2H5OH); F 4 ℃时10 mL水
(2)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32 g某气体的体积为0.672 L。则此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
(3)8gNaOH溶于 g水中,才能使每10个水分子中溶有一个钠离子。
根据已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该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2)C、N、O、F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铜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_;
(4)钛的基态M能层电子排布图 ;
(5)C、N、O、F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6)铬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__区;
(7)一至四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和能层数相等的元素有 种;
(8)仅由第二周期元素组成的共价分子中,互为等电子体的是CO2和_________;N2和________。
(9)CH2=CH2中碳原子采取 杂化;
(10)水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已知水在25℃和95℃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
(1)则9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 (填“A”或“B”)。
(2)25℃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
(3)95℃时,若1体积pH1=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2=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用含a、b的等式表示):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_____________, 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_____________。(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 +H2O(g) CO2(g) +H2 (g) △H<0。
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mol·L-1·min-1。
(3)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_,850℃时当反应进行到4min时即达到平衡状态,这时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