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世耕                     (          )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
(3)不能前时之闻             (          )
(4)于材人远矣               (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     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强调了                 对一个人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伤仲永》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请你多角度谈谈我们从中获得的启发。                           
从学生角度:                                                                   
从家长角度: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入则无法家拂士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则何时而乐耶
C.舜发于畎亩之中      皆以美于徐公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位古代圣君贤臣,他们经历艰苦磨难后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在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列举一例。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论证了论点中的“”。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3题。(共14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余为儿童时,闻山游者说峡山寺,难为俦远地,尝以为无缘能来。及兹获游,周历五峰,然后知峡山之名于世,有其故焉。
于灵鹫寺时,述诸山居之所长,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剑池不流,天竺之石桥下无泉,麓山之力不副天 奇 ,灵鹫拥前山,不可视远,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
乃知物之全能,难也。况求友择人而欲责全耶?去其所阙,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致天下於治平也,弗难矣
【注释】①俦(chóu):伴侣,此处用作动词,结伴同游。②治平:政治修明,社会安定。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去国怀乡 去() B.至若春和景明 景()
C.然后知峡山之名于世 名() D.去其所阙阙()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至则无可用 B.不以物喜/皆以美于徐公
C.而未言其所不足/学而不思则罔 D.有其故焉/且焉置土石

.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答:
.选出对【甲】【乙】两段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甲文先写登岳阳楼所见的自然风光,接着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不同,情亦不同,一阴一晴,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B.甲文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把人物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C.乙文中,作者通过写童年时听旁人的讲述,从正面表现了峡山寺的美景。
D.乙文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写峡山寺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议论。

.【甲】【乙】两文表达的主旨虽不同,但都会给人一定的启发,请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12-15题。(共8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另有作“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节选)》)
【注】①固:使……稳固。②浚(jùn):疏通,深挖。③下愚:愚蠢。④明哲:这里指聪明的人。⑤当:主持,掌握。⑥神器:这里指国家。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曾益其所不能曾()
(2)臣闻求木之长者闻()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2)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文: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的表达方式,【甲】文还采用了的表达方式。
.【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居安思危”的思想。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阅读《爱莲说》完成8—10题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可爱者甚蕃(多)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问所从来,具答之
B.自李唐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C.濯清涟而不妖密愧而出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对选择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边串的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特别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风范,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
B.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作出评价,发出感慨;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啊!
C.作者以牡丹为陪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
D.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25题。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弟①,即焚所为文,益读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元章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缅,讽②使就吏禄。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时高邮申屠公炯,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炯至,即遣吏以自通。元章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谢不与见。炯既重王公,且奇其为人,进谒礼益恭。以白于其大尹宋公子章,具书币,制冠服,俱造其庐以请。元章为之强起,入黉③舍,讲授岁余。会他官礼待不如意,乃为书谢申屠公,东游吴。
(选自《历代笔记小说选》)
[注]:①弟:“第”,科举时代士人应试合格。②讽:婉言相劝。③黉:古代的学校。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尝一试进士举不弟尝()会他官礼待不如意会:()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加横线句子的意思。
乃为书谢申屠公,东游吴。

.请以选文所举之例,分析王冕这一人物形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