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转折和新的革命起点。”“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经历种种探索和曲折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1)这里所说的“新的革命”是指什么?“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以后被称作什么?(4分)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景象,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
(2)邓小平理论是在什么会议上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的?为什么称“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3)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八姓入闽】西晋永嘉年间(307~313),中原战乱频仍,衣冠士族,往往举族南迁。史载著名者有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沿海扩散。“八姓入闽”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次北方汉人大规模进入福建,他们带来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福建人口。
——网上下载
材料三: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
那时候,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以上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描写的是什么时期江南的社会生产状况?文中的“本业”指的什么?
(2)根据材料二,“八姓入闽”对福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答两个条件即可,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什么意义?
(5)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引自《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1)材料一中“骞”指的是谁?受谁的指示前往西域?最开始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所展示的这条路线的即“西域道”,是哪一条路?起点是?这条路线有何作用?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骞”的事迹对我们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材料中的“周平王东迁”之后这一阶段称为什么时期?
(3)后来,晋国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2分)
(4)秦始皇结束了这一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2分)统一于何时?(2分)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史记》
材料二:如图,“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

请回答:
(1)请概述材料中的两次改革的内容。
(2)比较这两次改革,在目的方面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3)这两次改革都起到怎么样的作用?结合作用谈一谈改革所带给你的启示。

中国历史上一直把“秦皇”、“汉武”并称。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一一《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示反映秦始皇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他为巩固统治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对儒家学说产生了什么影响?
(3)秦始皇、汉武帝对儒家思想的态度虽然不同,但相同目的是什么?
(4)概括指出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