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3日是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战略已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全民阅读”又被写入2014年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一:部分国家人年均读书统计表
| 国别 |
中国 |
日本 |
以色列 |
| 数量(册) |
4.5 |
40 |
64 |
注:我国小学生完成作业后,阅读课外书比例不足50﹪,初中生为42﹪,他们主要阅读的是作文书、教辅书和课本。
信息二:2013年盐城市成年居民阅读状况统计表
| 项目 |
综合阅读率 |
阅读总指数 |
个人阅读指数 |
公共阅读指数 |
| 比例 |
83﹪ |
70.4﹪ |
73.66﹪ |
67.39﹪ |
| 列江苏省位次 |
6 |
4 |
5 |
6 |
注:2013年江苏省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为82.2%,阅读总指数为68.48%,个人阅读指数为73.29%,公共阅读服务指数为64.04%。
信息三: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除了“倡导全民阅读”,又加入了“建设书香社会”6个字。
阅读上面的信息,回答;
(1)信息一、信息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说说信息三中“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意义?
(3)为扭转信息一反映的我国青少年阅读现状,请你写几个金点子。(写出二条即可。2分)
小明的同桌小红白天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间与同学说说笑笑,花的时间并不多,可成绩却比较好,小明问小红晚上看书看到什么时间,小红说:我喜欢晚上看书看到十点钟,我感到晚上的效率高。小明就照着小红的样子,晚上开起了夜车,可第二天却无精打采,上课要睡觉。
(1)你认为小明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你在学习中有哪些好的方法?请介绍出来让我们分享。
(3)学习是快乐的,学习又是痛苦的,请列举你在学习中的快乐和痛苦(各两条)。
2010年8月7日夜,甘肃舟曲。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横冲而下,顷刻间,1000多个鲜活生命永远逝去。2010年的中国,经受了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的挑战:西南大旱,多条江河洪浪翻滚、东南沿海台风肆虐、西北高原震情又起、山区峡谷泥石流穿村毁城…… 自然灾害用频率发出警告: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人与自然矛盾日益凸显。而不少人尚不清醒:抢占河道,挤占行洪道,随意填埋河湖水面扩大城市规模,无序开山凿石挖矿修路。2平方公里,4万余人。灾难发生后,人们才惊讶发现,舟曲这个西部山中小城聚集了如此多的人口。
人口大量聚集,迫使我们不断向自然伸手。对自然过度开发则换来自然无情报复。按照中国自然资源承载力研究,合理人口承载力为9.5亿人,实际人口数字显然大大超出极限。(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
(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
(3)联系实际谈谈我国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小S前一阵子刚学会上网,兴趣很浓,每天吃过饭,便开始摆弄他的电脑。他的父母并不干涉他的事情,只要功课完成,成绩不掉,该玩什么就玩什么。何况,上网还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呢!可是最近,母亲觉得儿子有些不对劲,他常常半夜三更还在玩电脑,白天萎靡不振,整天不知在想什么,学习成绩下降很快,上网费用急剧上升,有一天他母亲到儿子房间察看,结果令她大吃一惊,电脑上正显示着不堪入目的图像,她气得当场把儿子叫来,质问是怎么回事。儿子吞吞吐吐道出了原委,原来这些图像都是从网上下载的……
(1)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给故事写一个结尾。
(2)结合你的认识,请你谈一谈上网的利与弊?
(3)假如从此沉迷于网吧,请你帮他出个主意,让他早日摆脱网吧和游戏的诱惑。
(4)为了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我们在上网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学了《做情绪的主人》一课后,你是否受到启发?请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你是以下情境中的主人公,你打算怎样处理以下事件?
情景一:在小学时,林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起初林子对于初中生活充满了自信,可是,升入初中后的两次单元考试,林子的成绩很不理想,看着考得好的同学欢声笑语,林子的心情糟透了……
情景二:一天课间,小虎因为小事和同学发生了争执,那位同学大声骂了小虎一句就跑开了,小虎当着全班同学挨骂恼羞成怒,握起拳头恶狠狠地说:“敢骂我,明天等着瞧!”·
(2)你认为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材料一:2014年“两会”前夕,两位网民在网上热议自己最期盼的话题。
小向葵:附近的幼儿园都爆满了,我家孩子还没着落,怎么办?(2月l8日8:45)
一米阳光:有了异地高考的政策,儿子不必回老家考了,真高兴!但愿政府能出台更多的好政策。(2月18 日 9:15)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化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除了向媒体反映外,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表达民意?
(2)两位网民共同关注的是我国公民的哪项权利? 从孩子成长的角度说说他们为什么会关注这项权利?
(3)“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哪一根本原则?
(4)结合材料,谈谈政府如何以实际行动回应网民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