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猛浪若奔        。          (2)势竞上        
(3)鸢飞天者         。       (4)窥谷忘反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作者着力描写富春江两岸的奇山异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比较《三峡》与《与朱元思》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秋天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选手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动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乏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 ,有高世之心,故假节 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 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选自《乐毅报燕王书》)

【注释】①错:通"措",施行。②节:符节。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③擢(zhuó):提拔。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遂 · 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 · 头(《小石潭记》)

B、受任 · 败军之际

皆以美 · 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臣 · 贤圣之君

· 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D、而以身 · 察于燕

所识穷乏者 · 我与(《鱼我所欲也》)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

(3)【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甲】文中的"先帝"与【乙】文中的"先王"在对待人才的态度上有何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 ,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 常稔之田 千亩,号日"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初公之未显贵也,尝有志于是 矣,而力未逮 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 ,后世子孙修其业 ,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虽位充 禄厚, 而贫终其身 之日身无 以为 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节选自《古文观止》之《义田记》,作者钱公辅)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伸淹,卒谥文正。②负郭:靠近城郭。③常稔(rěn)之田:常熟之田、良田。④是:指"养济群族之人"。⑤逮:及。⑥殁(mò):死。⑦修其业:指主持义田之事。修,遵循。⑧充:本意是实,满,充足。这里引申为"高"的意思。⑨敛:为死者易衣为小敛,死者入棺为大敛。敛,与"殓"同。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 · 物喜,不以己悲。(因,因为)

B.予尝 · 古仁人之心(请求)

C. · 施之(全,都)

D. · 而终其志(心愿、志向)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4)甲、乙两文了范仲淹远大的政治抱负:   (用甲文语句回答)。乙文作者高度赞扬范仲淹并表明本文写作缘由的一句是: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有屋数间,有田数亩,用盆为池,以瓮为牖 ,墙高于肩,室大于斗,布被暖余,藜藿 饱后,气吐胸中,充塞宇宙。笔落人间,辉映琼玖 .人能知止,以退 为茂。 我自不出, 何退之 ?心无妄想,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受。炎炎论之 ,甘处其陋。绰绰言之 ,无出其右。羲轩之书 ,未尝去手。尧舜之谈,未尝离口。谭中和天 ,同乐易友,吟自在诗,饮欢喜酒。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牖(y6u):窗户。②藜藿( líhuò):泛指粗劣的粮食。③琼玖:美玉。④退:隐退。⑤炎炎论之:(如果)以华美而论。⑥绰绰言之:(如果)以旷达面论。⑦羲轩之书:指上古时期的书。⑧谭中和天:谈论的是儒家的中和之道。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谈笑有 鸿 · ·   

②用盆 · ·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我自不出,何退之有?

(3)选出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陋室之陋的一项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用盆为池,以瓮为牖。

D.墙高于肩,室大于斗。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   的节操、志趣;在语言方面,两文文辞精练,多用四字短句,并且   ,读来朗朗上口。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各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若空游无所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节选)

陈寿

①先主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先主少孤 ,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有桑树高五丈余,遥见童童 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

先主少时,与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③年十五,母使行学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者争附之。

【注释】①孤:年幼失去父亲。 ②童童:覆盖的样子。 ③羽葆盖车:指皇帝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④行学:游学。

(原文有改动)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水尤清 ·   

②以其境过 ·   

③喜怒不形于 ·   

· 自见其耳   

(2)请将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

____

(3)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第②段划波浪线句子" 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②【乙】文第②段可以看出先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田饶谓鲁哀公曰:"臣将去君而鸿鹄举①矣。"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②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③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夫鸿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菽粟;无此五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

哀公曰:"止!吾书子之言。"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有士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燕立以为相。

(节选自《新序•杂事》)

【注】①举:飞去。②傅距:傅,附着;距,雄鸡脚掌后面像脚趾一样突起的部分。③瀹(yuè):煮。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田饶 · 鲁哀公曰

故外户而不闭,是 · 大同(《大道之行也》)

B.守夜不失时, ·

谓为 · 然(《隆中对》)

C.吾 · 子之言

· 诗四句(《伤仲永》)

D.臣闻食 · 食者不毁

其器 · 真不知马也(《马说》)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田饶给鲁哀公讲鸡和鸿鹄的故事,目的是表达  的想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