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11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
(1)为坻,为屿,为,为岩。             堪:                   
(2)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2分)
                                                                              
阅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本文第2段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2)、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3分)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家贫,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颂之声闻户外。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如而已乎 ( )②长 ( )
逃难徂徕山 ( )④得《易》王辅嗣说( )
下列各句中的“其”与“吾非其师也”中的“其”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其真无马邪
C.其人视端容寂 D.其一犬坐于前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处)(1分)
他日必有大过人者。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结合选文,简要说说文中的许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分)

阅读《后汉书·羊续传》节选。(14 分)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其资藏惟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续谓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使与母俱归。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贼清平 ( )②续深之 ( )
③常衣薄食( )④使与母俱归(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续受而悬于庭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孙叔敖举于海 C.躬耕于南阳 D.苛政猛于虎也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处朗读停顿。(2分)
其 资 藏 惟 有 布 衾 敝 袛 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何以资尔母乎?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羊续是个什么样的人。(2 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臣之妻臣  (偏爱) B.王之甚矣(隐蔽)
C.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指责) D.时时而进 (偶尔)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今齐∕地方∕千里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皆朝∕于齐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客从外来,与坐谈

A.于是入朝见威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行者休于树。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下列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
B.本文劝谏艺术的高明所在:用设喻说理手法,把治理国家的策略(大事)从家常小事谈起。
C.齐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君主,对于邹忌的讽谏,他闻过则喜,并马上付诸行动。
D.文章第三、四段写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对塑造邹忌的形象没有作用。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用问答的形式,以归期不定为回答内容,流露出归期渺茫的惆怅。
B.第二句写眼前之景,“夜”、“雨”、“秋”三字烘托出乡愁的浓烈。
C.第三句写转身剪掉烛花,以此来排遣心中的愁苦。
D.第四句是想象与亲人团聚时的情景,以此抒发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孰与徐公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试体味“何当共剪西窗烛”中“何当”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⑴朝服衣冠服:___________⑵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___
⑶吾之妻美我者 美:__________⑷能谤讥于市朝谤讥: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妻和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但二者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其区别。

阅读下面的文段。(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弗敢加也,必以 B.何
大义于天下不物喜
C.肉食者 D.牺牲玉帛,弗敢

先帝不以臣卑万钟于我何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的同乡对曹刿主动为保家卫国出力的行为十分不满,嘲讽他不自量力。
B.第一段中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C.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的保护上,是“肉食者鄙”的典型体现。
D.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

把文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