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共12分。
小松                                            菊
(唐)杜荀鹤                                    唐)郑谷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注】高。
【注释】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其形似菊。
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歌体裁上都是七言绝句,内容上同属咏物诗。主题上都有以物自况、托物言志的意思。
B.“刺头”既写小松的外形,也写出小松平顺的性格。“不羡”把菊人格化,突出了菊的清高孤傲。
C.蓬蒿是一种杂草。杜诗“出蓬蒿”写出了小松由小转大,郑诗则告诫莫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
D.阴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还采撷菊花插于鬓上。

“露湿秋香满池岸”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写出了菊花的哪些特点?
两首诗歌在赞颂“小松”与“菊”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时人”与“瓦松”的否定。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歌所寄寓的批评之意。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注】华清宫,中国古代离宫。以温泉汤池著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西汉、北魏、北周、隋代亦建汤池。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宿龙宫滩
韩愈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
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注释: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韩愈任监察御史时,因长安附近饥旱,上书请宽免灾民租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韩愈曾由阳山沿江赴连州府述职,夜宿龙王宫。
诗的前两联写出了龙宫滩水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最后一句作者说“一半是思乡”,那另一半是什么?试做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
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请简要概括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主人公“忧愁不能寐”的情状?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 溪 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来的?
“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比喻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
寇 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两首诗都写夏日,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