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H1N1流感几乎横行全球,我国也未能幸免,且在10、11月出现了两个高峰期。卫生部采取紧急措施,通过宣传预防、免费发放疫苗等措施,控制了疫情。下图是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图中数字表示细胞,字母表示生理过程,X表示物质。

(1)H1N1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有       种。
(2)H1N1病毒的增殖过程中核酸间的碱基配对类型包括                    
(3)图中免疫细胞②还可以分泌              从而促进③的增殖分化,免疫细胞⑤的可由
               增值分化形成。免疫细胞⑤的功能是                       
(4)图中X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合成X的场所是            
(5)胸腺素能诱导淋巴干细胞生成具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下列哪一类病人不适合用胸腺素?        

A.器官移植病人 B.SARS病人 C.AIDS病人 D.结核病人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某物质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1中的物质名称为 肽。有 个游离氨基, 个游离羧基。
(2)该化合物共有 种氨基酸缩合而成,氨基酸缩合后形成的化学键是指图中的
(3)该物质水解时需要 个水分子。
(4)图2是氨基酸的模式图,它是构成 的基本单位。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 种。
(5)图2中同类分子结合时的方式称为 ,环状9肽有 个肽键。
(6)某物质的R基若为—CH2—CO—CH3时,此物质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已知糖尿病病人尿液含有葡萄糖;肾炎病人则肾小球部位通透性大为增加,尿液中会有蛋白质。检测病人的尿液可帮助医生确定病情。小李觉得自己身体不适怀疑自己患了糖尿病或是肾炎。如何通过一定的检测确定是否患相应的疾病。请写出设计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及结论。
主要药品材料:0.1g/ml的NA.OH溶液;0.05g/ml CuSO4 溶液;蒸馏水;量筒、烧杯、酒精灯等 化学仪器。
(1)设计原理:葡萄糖与 发生作用,生成 色沉淀
蛋白质与 发生作用,产生 反应
(2)操作步骤:
①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小李的尿液2毫升
②取 加入甲试管中,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③乙试管中先加入 振荡,加入4滴 观察现象
(3)现象及结论:
①若甲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
②若乙试管出现 ,可能患肾炎。
③若 , 可能
④若甲、乙试管均无明显现象,则小李不患糖尿病和患肾炎。

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⑤
C.⑤④③②
D.⑤④②③

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1)阶段Ⅰ和Ⅲ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Ⅰ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为 。阶段Ⅲ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2)阶段Ⅱ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 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阶段Ⅲ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 是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
(3)若测得阶段Ⅱ种子吸收O2与放出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
(4)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含量的变为 。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 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破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 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 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 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 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 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 保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