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优秀班集体 适应初中新生活】
2014年10月2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2013—2014学年北京市先进班集体述评交流会在公共教学一楼1102教室举行。学生处副处长李鹏指出,各个参评班级的风采展示给大家带来的感受是“满满正能量,心里暖暖的”,并阐述了他对好班级的认识:一是不掉队、齐奋进,全员参与、共同进步是班级工作的立足点;二是有想法、有办法,班级建设要用心、用情、用力,真情投入、规范约束、组织有力;三是一生情、一个家,班级是大学校园里的温馨之家,是毕业离校后的情感所系,爱自己的同学、老师、班级就是爱自己的学校,他鼓励在座师生一起共同做好班级建设。
(1)“一生情、一个家,班级是大学校园里的温馨之家”,我们应该怎样把我们班集体这个“家”建设得更加温馨、更富有“正能量“?
(2)总结进入新校园一学期来的初中生活,我们应该怎样适应新的初中学习环境?
安徽芜湖南陵县教师王新发21年来,穿梭在来去乡村的路上。在学校,他既是多才多艺的全能教师,又是学校的“勤杂工”,他关心乡村的留守儿童,自己的手机成了孩子和家长的“亲情电话”,他多次放弃调离乡村的机会,他说他就是“钉子”,要一直“钉”在这里,“钉”在乡村教育的路上。2014年10月,王新发荣登“中国好人榜。
结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乡村教师王新发荣登“中国好人榜”的原因是什么?
(2)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与老师相处要做到哪些?
[三严并重,确保安全]
为了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三个最
严”,即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三个最严”表明的是一种“零容忍”的态度,即便是出现1%的问题,也将用100%的努力去解决。
(1)为什么要用“零容忍”的态度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请从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两个方面分析。)
(2)作为消费者,你将如何保护自身和他人“舌尖上的安全”?
[直面挫折,自强不息]
材料:一位经营皮靴生意的商人,想把公司业务扩大到非洲。因此,他派了两个年轻人到非洲做市场调查。不久之后,年轻人甲垂头丧气地回来了,他对商人说:“老板,生意没法做了,非洲根本没有人穿靴子!”又过了一段时间,年轻人乙回来了,他兴高采烈地对商人说:“老板,大有可为!非洲人根本没有靴子穿!”
(1)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2)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青少年科技创新类节目《少年爱迪生》里,“中国好儿子”戚黄祯为解开父亲因一场管道事故而造成的心结发明了一台管道机器人,他的梦想就是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梁一诚,通过长时间的测试,发明了一种新型试纸,可以检测出食品是否达到食用标准。“爱迪生”们想法别出心裁,但却因梦想而聚集 因未来而发明!请问青少年参加这样的创新类探究活动有什么意义?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首度以“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主题,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我国依法治国的新时代。
请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8分)
(1)简述我国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2)法治建设属于社会发展范畴,社会发展还包括哪些内容?请列举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