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甲所示的是等大的圆形纸被剪去的扇形大小不等的剩余部分.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准备研究纸锥下落的快慢.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此时应该拿至图乙的 所示的位置释放,同时记录下落至地面的 ,或测出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 ,就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小华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和纸锥的轻重有关,并打算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纸锥的锥角的关系,发现参照图示方法做成的两个纸锥的轻重不同,为了使纸锥的轻重相同,只有剪刀、圆形纸和胶水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小华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8.0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m/s.
通过如图所示的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
(1)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如图甲所示,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只有用 色光屏(选填“白”或“黑”),我们才能看到七彩光带.
(2)根据甲图 光的偏折能力强一些,若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如图乙所示,则 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
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小矿石的密度.
(1)将天平置于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移到 的零刻度,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 “右”)调节;
(2)天平调平后,将小矿石放入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当放入最小砝码后,指针又在图甲所示的位置,为使天平平衡,应 并 ,直到天平再次平衡,所加砝码以及游码位置如图乙,由此可知,小矿石的质量为 g;
(3)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矿石浸没在水中,测出矿石的体积为10cm3,适量的含义是 。
(4)矿石的密度ρ石块= kg/m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甲乙丙
(1)小明同学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甲所示,这一操作是为了 。
(2)接下来,小明将器材组装成图乙,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一个器材是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 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或“电影放映机”).
(3)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光屏上出现如图丙所示的情况,为得到完整的像,他可将凸透镜向 调节;
(4)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 (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
如图所示,小明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移动棋子B,直到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 验中:
(1)用透明玻璃做实验,是因为它既能透光让小明看到棋子 ,又能 光,让小明看到棋子 的像。
(2)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3)小明将光屏放在棋子B的位置上.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 (能/不能)承接到棋子A的像.这是因为 。
(4)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
(5)玻璃板下方用方格纸而不用白纸的优点是: 。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______测量时间,以_______测量时间的误差。(填“减小”或“增大”)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填“大”或“小”)
(4)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
(5)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