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所示,小董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的原因是 ( )
A.冰在熔化过程中要放出热 |
B.冰的熔点比实验时的气温低许多,冰从周围空气吸热 |
C.一部分冰升华放热使其余的冰熔化 |
D.冰可以在任意温度下熔化 |
(2)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快/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变化,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3)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不要漏做哦!!!)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 |
-4 |
-3 |
-2 |
-1 |
0 |
0 |
0 |
1 |
3 |
5 |
(4)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______℃;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该时刻烧杯中的物质状态为______(固态/液态/固液共存).
(5)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等量的碎冰块?______.
下面是探究“水的沸腾”和“海波熔化”的实验。
(1)图a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图b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标准大气压;小红把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他们采用如图c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d)。由图像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__________(选填“继续”或“停止”)。
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图,铅笔的长度应为__________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 cm、26.00 cm、26.02 cm、26.42 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______。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甲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实验前,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中心在 ,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当把凸透镜放置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的中央恰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 、
的实像。
(4)此时将烛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 (“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5)将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现用不透光的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盖住,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 (填字母)。
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B.像的下半部分消失了
C.像还完整,只是变暗了
(6)蜡烛随时间被烧得越来越短,为了更好的观察成像情况,可以将凸透镜 移动和光屏 移动(均选填“向上”或“向下”)。
如图所示,小郭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w面的操作:
(1)将纸板B向后折,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这表明 。
(2)若将入射光线EO远离法线,则反射光线OF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
(3)入射光线为EO,反射光线为OF,若让一束光沿FO射入,我会发现反射光线沿 方向反射,这说明了在反射现象中, 。
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要比较像和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还应选用的测量工具是 。
(2)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
(3)选用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
(4)在平面镜后方放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5)在实验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这是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