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还含少量铁的化合物和硅的化合物。以孔雀石为原料可制备CuCl2·3H2O及纯碱,流程如下图。
且知:溶液A只含Cu2+、Fe2+、Fe3+三种金属离子,且三种离子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金属离子 |
Fe3+ |
Fe2+ |
Cu2+ |
|
PH |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 |
1.9 |
7.0 |
4.7 |
氢氧化物完全沉淀 |
3.2 |
9.0 |
6.7 |
(1)孔雀石研磨的目的是 。
(2)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使用上图中“试剂1”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2+转化为Fe3+,试剂B宜选用 (填选项序号)。
A.酸性KMnO4溶液 B.双氧水 C.浓硝酸 D.氯水
(4)加入CuO作用是调节溶液pH,使Fe3+转化为沉淀予以分离。则pH的范围为 。
(5)气体E、F与饱和食盐水作用生成H和G时,E和F应按一定先后顺序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其中,应先通入气体是 (填代号及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6)由溶液C获得CuCl2·3H2O,需要经过 、 、过滤等操作。
(7)已知:常温下Cu(OH)2的Ksp=2×10-20。计算Cu2++2H2OCu(OH)2+2H+反应平衡常数 。
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 N2O4(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现将一定
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体积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________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_。
(2)前10 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________mol/(L·min);反应进行至25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3)若要达到与最后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在25 min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A.加入催化剂 | B.缩小容器体积 |
C.升高温度 | D.加入一定量的N2O4 |
可逆反应A(?)+aB(g) C(g)+D(g),其中a为正整数。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
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方程式中a=,反应物A的状态是。
(2)该反应的焓变值ΔH(填“>”或“<”)0,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增加B的物质的量,平衡(填“正”或“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Ⅰ.SO2+2H2O+I2=H2SO4+2HI
Ⅱ.2HIH2↑+I2
Ⅲ.2H2SO4=2SO2+O2↑+2H2O
(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Ⅲ易在常温下进行
b.反应Ⅰ中SO2氧化性比HI强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
d.循环过程中产生1 mol O2的同时产生1 mol H2
(2)一定温度下,向1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I(g),发生反应Ⅱ,H2的物质的量随时IP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0~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
②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是原来的2倍。
a.HI的平衡浓度
b.达到平衡的时间
c.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3)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若加入少量下列固体试剂中的,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
a.NaNO3 b.CuSO4 c.Na2SO4d.NaHSO3
利用催化剂可使NO和CO发生反应:2NO(g)+2CO(g)2CO2(g)+N2(g) ΔH<0。
已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 编号 |
T(℃) |
NO初始浓度 (mol·L-1) |
CO初始浓度 (mol·L-1) |
催化剂的比表 面积(m2·g-1) |
Ⅰ |
280 |
1.2×10-3 |
5.8×10-3 |
82 |
Ⅱ |
1.2×10-3 |
124 |
||
Ⅲ |
350 |
82 |
(1)请填全表中的各空格;
(2)实验Ⅰ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实验Ⅱ、Ⅲ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并标明各曲线的实验编号。
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
=0.100 mol/L、c(B)=0.200 mol/L及c(C)=0 mo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
③。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
(3)该反应的ΔH0,其判断理由是。
(4)该反应进行到4.0 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
实验②:v(B)=。
实验③: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