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甲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乙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图丙是图乙局部结构的放大图。甲~丙表示器官,a、b表示激素或大分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就会出现a→b→激素①分泌的现象,这体现了激素分泌的      特点。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                        
(2)若激素①表示雄性激素,其进入靶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物质b是________________。若切除垂体,则物质a含量________(增加、不变、减少)。由此可知,机体通过____________调节以维持激素①的相对稳定。
(3)若图乙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兴奋在细胞3和细胞2间传递的结构如图丙所示,兴奋通过图丙的传递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网络是                  ,其中免疫系统是通过它的           等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
(5)实验II、III、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 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雨生红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是天然虾青素含量最高的物种之一。虾青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色泽鲜红,因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着色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培养雨生红球藻以获得虾青素,科研人员研究了A、B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单位体积藻液内雨生红球藻细胞数、干物质质量、虾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雨生红球藻和蓝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发生的场所不同,前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
(2)B的浓度从0.1mg/L提高到0.5mg/L时,雨生红球藻单位干物质中虾青素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
(3)与B相比,A的浓度变化对虾青素含量影响的特点是________。
(4)两种生长调节剂中,与细胞分裂素生理功能更相似的是________。
(5)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进行比较,虾青素和其中的________分子结构最相似。
(6)在本实验基础上,设计实验探究A、B的协同作用对雨生红球藻增产虾青素的影响,选用A、B时首先应考虑的浓度分别为________。

分析下面有关对生长素的科学探究资料,回答问题。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生长的影响。
假设:生长素能促进根的生长,且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
实验方案:将小麦种子浸润萌发,如图所见根部正在发展,从区域A剪取10 mm长的根段。配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在每一种溶液中放入相同数量的根段,浸泡两天。

实验结果如下表。

生长素浓度(ppm)
两天后根段的平均长度(mm)
0
12.0
10-5
12.3
10-4
12.8
10-3
12.3
10-2
11.2
10-1
10.6

(1)根据上表内数据在坐标图中绘制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根段长度增长率的曲线图。
(2)实验所用的根段为什么取自区域A而不是区域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表中数据,________________(能/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4)从上述表中可知,分别用生长素浓度为10-5 ppm和10-3 ppm处理根段,两天后的长度基本相同。假设用某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根段,两天后的根段长度为12.3 mm左右,你如何确定该浓度是10-5 ppm还是10-3 ppm?简要描述你的思路。
①实验处理:将该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处理同样的根段。
②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将刚刚离体的神经细胞置于生理盐水中给予适宜刺激,膜两侧出现的电位变化如图甲所示,乙图是突触部分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a表示神经纤维没有受到刺激时的静息电位,此时,由于神经纤维膜主要对 有通透性,造成该离子 (外流、内流)。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 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动作电位。
(2)图甲中bc段Na进细胞 (需要、不需要)能量。cd段Na出细胞 (需要、不需要)能量。如果将神经元外Na+浓度降低,则c点高度 (不变、增加、降低)。
(3)乙图中①是 ,其化学本质是 ,当②与①特异性结合,会引发突 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神经冲动。如果向⑤中注射某种物质后,突触后膜无电位变化,分析可能的原因:一是 ,二是
II.糜鹿是一种食草动物,20世纪80年代,我国仅有几十只。后来科学工作者把这部分糜鹿分成若干个种群,分别在湖北、江苏、北京等地进行放养,使得各地的糜鹿群均已发展到现在的一定规模。请回答:
(1)把原来仅有的、圈养在一处的几十只糜鹿分成若干种群,移到不同环境中圈养和放归自然的目的是要获得______的种群。在各糜鹿种群间进行 ______和____,有利于提高糜鹿的生存能力,避免了在一个环境中放养造成的___________现象。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扩大糜鹿种群比扩大东北虎等猫科濒危动物种群更容易,其原因是___________。

果蝇翅的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某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图,则该果蝇的性别是 ,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 n-1)。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是在黑腹果蝇(2n=8)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可以存活,且能够繁殖后代,从变异类型看,单体属于

某黑腹果蝇群体中存在短翅个体,正常翅对短翅为显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请设计简便实验探究短翅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
实验步骤:①
②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a.若 ,则说明短翅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b.若 ,则说明短翅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