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紧张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换的局面。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美]沃尔特·拉弗背《美苏冷战史话1945—14975》
材料三: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0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98828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31.54%。
另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的2008年年鉴显示,美国2007年军费开支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5468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5%。
材料四:美国在冷战后无法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性帝国,而其存在本身又构成了其他各主要大国联合制衡的目标。
——李鑫炜《体系、变革与全球化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援助西欧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威力”受到哪些国际力量的限制?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并指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人民公社的特点,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 一大二公”。“大”主要体现在规模上:全国平均28个半合作社并成一个公社,变成一乡一社甚至数乡一社,比合作社时扩大了 10倍甚至几十倍。“公”主要体现在所有制和分配制上:社员原来经营的自留地,个人拥有的林木、牲畜等财产,甚至猪羊鸡鸭都转归人民公社所有。
材料三安徽凤阳小岗村被喻为中国包产到户改革第一村,如今又在试行“土地流转的再次变革”。“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胡锦涛考查安徽凤阳小岗村时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英两国土地经营方式的相同点,试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三,“土地流转的再次变革”是否完全否定了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谈谈你的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刺史六条问事”是一种西汉朝监察、考核官员时的依据准则。其内容是:“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案,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薄,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今”。
材料二 孙中山早年曾崇尚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辛亥革命后,他以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为蓝本,构建了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但他在长期考察欧美各国政治制度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西方“三权分立”体制的诸多弊端,……立法机关除拥有立法权以外还拥有弹劾官员的权力,……美国纠察权归议院掌握,议院“往往擅用此权,挟制行政机关,使他不得不俯首听命,因此常常造成议院专制”。“议院专制”又常常使得行政机关不能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从而造成政府的低效能。为此,孙中山主张必须将纠察权从立法机关中分离出来,设立专门的、独立的监察机构。监察机关不仅要监督议会,同时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之处”。
——王英津《五权分立思想与三权分立思想之比较分析》
材料三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监察制度与雅典陶片放逐法影响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概述孙中山五权分立思想与美国三权分立思想在目的上的差异。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
中央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中央苏区政权建设的许多经验仍然值得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深受封建政权长期统治和压迫,中国农民普遍地没有文化知识和民主参政意识。中央苏区开展第一次选举运动,由于一般群众对于选举的印象很浅,对选举的意义认识不足,各地选举的空气一度异常沉寂......1933年进行了第二次选举运动,苏维埃政府普遍以乡为单位,组织了2至7人的宣传队,比较先进的地方组织了化妆讲演、演新戏、俱乐部开晚会、各学校上选举课等。为使宣传动员取得好的效果......分别召开了北部18县和南部18县两个选举动员大会外,还办了两期培训宣传和指导选举工作的干部培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选举细则》规定,在开始选举的两星期前实行选民登记......通常做法是用红纸公布选民名单,用白纸公布被剥夺了选举权的人的名单......如福建上杭县才溪乡公布选民名单时,有一个省苏工作人员阙聚五,是个富农,但名字写在了红纸上,于是该乡群众向选举委员会举报抗议,不准在红纸上发布,不准他有选举权。
同时实行了候选人名单制......名单初定后张榜公布,每村一张,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当名单公布后,群众非常关心,在各人名下注写意见,如注明“好”或“不好”、“同意”或“消极”,还有名下注有“官僚”两字。
1993年8月至1934年1月的第三次选举总结前两次选举的经验教训,为方便选民参选而改变做法,把选举单位改为乡村居民,百把个人的村子或屋子,就可以单独开会。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这一改变与争取选举圆满胜利有很大关系,因为选举单位小不但可使选民多数甚至全体都到选举会,并且可使选民对于被选举的人选择更容易,选民的提案必定更好更多,日后的撤回权也更容易行使。”(《红色中华》1933年9月6日)
——摘选自《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
请回答:
(1)概括当时中央苏区为改进组织选举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不可摘抄材料原文)
(2)简述当时中央苏区改进组织选举的有效措施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科一“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但从秦汉以后,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除却皇帝可以把皇位传给他儿子外,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1)材料一中“统一性、集权性”和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分别有什么表现?
材料二第三表: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六表:凡主张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的罚金。
——《十二铜表法》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若犯死罪,议定奏裁,皆须取决宸(“宸”借指帝王所居,又引中为王位、帝王的代称)衷,曹司不敢与夺。
——《唐律疏议》
(2)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特点。(5分)
材料三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范文澜《中国通史》
(3)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材料四: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城市人口比重一览表
时间 |
战国(公元前300年) |
西汉(公元2年) |
唐 (745) |
南宋 (1200) |
清 (1820) |
清 (1893) |
比率 (%) |
15.9 |
17.5 |
20.8 |
22.0 |
6.9 |
7.7 |
(4)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城市化的大体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城市化率较高的政治因素和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城市化率逐步下降的经济因素。你认为我国在今后城市化的进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8分)
材料题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
材料二
(2)仔细观察上述两幅图片,然后比较图甲和图乙,提取有关西周时期和古代希腊时期的两项共同之处的信息,并分析出其共同之处的含义。
(3)洋务新政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基础。请问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近代的政治建设制造了一次难得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