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和1972年,在居延地区(现属于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左旗地区)两次发掘出土汉简30000余枚(如下图)。居延汉简多是西北边塞烽燧亭鄣的文书档案,其最早的纪年简为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最晚者为东汉建武七年(公元31年)。对上述信息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说明当时纸还未发明出来 | B.当时木简仍是重要的书写载体 |
C.木简上的文字应该都是小篆 | D.为便于流传,弃纸而用木简 |
下图是1932年皖西特委与苏维埃政府发放给农民的“合作社社员证”。这则史料说明
A.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同时试图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过渡 |
B.革命根据地建设受到当时苏联建设模式的影响 |
C.蒋介石的围剿未对根据地造成影响 |
D.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胡适在1929年4月27日的日记中写到:“我们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造成胡适这种思想认识的社会原因可能有
①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②儒家思想仍然影响深远
③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④国民革命运动的冲击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一文中曾自述其思想的传承:“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其中“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主要是指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民主主义 |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这一认识的局限是
A.表达了英闻的贸易诉求 | B.掩盖了英国的侵略本质 |
C.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问题 | D.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问题 |
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是
A.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 | B.不断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 |
C.根植于自然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 | D.博采众家之长,紧随世界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