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在1929年4月27日的日记中写到:“我们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造成胡适这种思想认识的社会原因可能有
①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 ②儒家思想仍然影响深远
③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 ④国民革命运动的冲击
|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了
|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
| 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 D.儒家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
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
| 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 |
| 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 |
| 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 |
| 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 |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件舒主张
|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
|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 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
|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知天命而用之 | B.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
| C.加强中央集权 | D.兼相爱、交相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