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材料二:“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需要相互尊重,为什么?
(2)小明认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但同时也加剧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竞争,不利于国家发展。请对他的观点进行评析。
一位拾荒的农民,推着自行车,带着破麻袋,边走边喊:“收废品哦!”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打开门,轻蔑地喊道:“喂,老头,离这远点,这是我家的废品,不要你钱,赶紧走。”农民边付钱边说:“记住,我们都是人。”回家后,农民发现废品里夹着1850元钱,第二天,他又来到年轻人家,边还钱边说:“记住,我们都是人!”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对故事中两位主人翁的言行分别进行评析。
(2)这则故事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下表是王小华同学在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个人评优申请表
申请类别:班级领袖优秀学干、三好学生、星级个人
申请意向:三好学生
同学评价 |
你个头小我经常欺负你,但下雪天我跌倒了,你搀扶我,好样的! |
老师评价 |
进入青春期的你能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与同学互帮互助…… |
家长评价 |
在家学习你能做到复习后完成作业,还能自觉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 |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王小华同学申请三好学生的理由。
临近期末,某初级中学七年级(1)班的班主任老师和该班同学以“我收获,我行动”为主题进行了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员,请你一起参与。
【珍视团结】袁圆同学说:我以前经常感到孤独,可是这学期下来,我融入了七(1)班这个温暖的集体中,感到无比的快乐,学习也有了进步。
(1)有人说:“一个人只要融入到团结的集体中,就能够获得成功”,请运用“众人划桨开大船”和“我自信、我能行”中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辨析。
【纯化友谊】班长李刚同学讲出了一些心里话:刚开学时,因为我是班长,经常要处理一些问题,和女生接触也比较多,就有了一些传言,我很苦闷。但后来由于我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把握好了言行举止的“度”,男女同学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再由于我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的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同学们对外特别信服,我感到非常开心。
(2)为避免流言传来传去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男女同学在交往时应注意做到什么?
【建言献策】班主任老师在总结时强调:和谐的校园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乐园。构建和谐温馨的校园,我们人人有责。
(3)为了构建和谐温馨的校园,共享美好的读书时光,请运用第二单元《善于交往》的有关知识向你的同学发起行动倡议。
材料一:中共十七届七中全会于2012年l1月1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薄熙来、刘志军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2012年9月28日作出的给予薄熙来开除党籍、2012年5月28日作出的给予刘志军开除的处分。
材料二:七年级的小明是一外来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子女,他因家境贫困辍学了。他的班主任老师去做他父亲的工作,他父亲说,我们是少数民族,可以不上学。班主任老师说,受教育既是小明的权利,也是小明的义务。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少数民族的子女也必须上学。在班主任老师的劝说下,小明的父亲终于同意他上学了。
(1)薄熙来和刘志军被开除党籍说明了第五课中的什么道理?
(2)上述两则材料是如何体现以上道理的内涵的?
材料一:我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发现野草叶子边缘上有许多锋利的小齿,深受启发,发明了锯子。
材料二:美国的托马斯·阿诺姆斯看见一个小孩在吃叫做橡胶树的东西,由此启发,经过研究实验,发明了今天大家都喜欢吃的可以健齿的口香糖。
材料三:东京大学有位教授名叫池田菊香。一天,他吃了一碗有黄瓜和海带丝的汤,觉得新鲜。经过研制,1903年,池田教授终于从海带中提取出一种物质——谷氨酸钠,并把它取名为“味精”。池田教授就这样发明了“味精”。
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中的三名成功人士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2)说出你所了解或曾经使用过的解决问题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