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拾荒的农民,推着自行车,带着破麻袋,边走边喊:“收废品哦!”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打开门,轻蔑地喊道:“喂,老头,离这远点,这是我家的废品,不要你钱,赶紧走。”农民边付钱边说:“记住,我们都是人。”回家后,农民发现废品里夹着1850元钱,第二天,他又来到年轻人家,边还钱边说:“记住,我们都是人!”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对故事中两位主人翁的言行分别进行评析。
(2)这则故事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材料一:“地沟油”主要来自餐厨垃圾,长期食用易生癌变。2012年1月9日,为确保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对生产、销售“地沟油”的7种情况明确了定罪量刑标准,并规定涉及“地沟油”犯罪的最高可判死刑。
材料二:将“地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的技术目前已经比较成熟,但由于成本原因,目前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河南郑州市、河北石家庄市等地组建了官方收油队,但穿着统一制服、拿着工作证的收油队却遭遇不少饭店的集体抵制,与私人收油车的生意红火形成了鲜明对比。
(1)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
(2)如果不小心买到用“地沟油”制售的食用油,消费者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为了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避免“地沟油”流向餐桌,国家应该怎么做?
(4)作为消费者,我们在消费过程中应怎样做到自我保护?
材料一:2011年11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预防和避免儿童各种意外伤害,特别要加强校园治安、消防安全和校车交通安全工作。”
材料二:2011年12月26日,民政部、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通知,部署在全国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力争到2012年年底基本实现城市街面无流浪未成年人。
(1)国家为什么特别重视儿童安全工作和保护流浪未成年人的权益?
(2)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项保护?
(3)社会生活中和校园内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青少年应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
材料二: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收容遣送管理规定》,对进一步搞好当地的社会救助、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执行中,有一些执法人员不依法办事,借收容遣送制度乱收费,扩大收容遣送范围,限制人身自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后来,有三位公民上书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是否违宪,最终依据宪法废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1)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地位。
(2)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3)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011年7月19日上午,浙江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犯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被执行死刑。同时被处以死刑的还有犯受贿罪的江苏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
(1)这体现出法律的哪些特征?
(2)体现了我国的什么治国方略?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3)从国家干部沦为阶下囚,这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
微时代里有很多美好的微小事物,如微笑、微爱、微行动等。在生活中,哪怕一个短短的瞬间,小小的动作,都可以让我们有所收获······
◇书香盈动◇
乐乐所在学校举办"书香校园·品位阅读"主题交流活动,老师让乐乐说说阅读的意义。
(1)请帮乐乐完成:
◇德馨如兰◇
乐乐放学在小区门口,看到张奶奶拎着包显得很吃力,他主动上前帮助张奶奶。
(2)乐乐的举动带给你的启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