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 积极参与】
为鼓励同学们关注时政,了解社会,某校九年级二班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进行“新闻播报”。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未完成的任务。
任务一:搜集新闻
(1)搜集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播报新闻
|
新闻一:出生于黑龙江省的“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张桂梅,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扎根边疆教育讲台,虽身患多种疾病,但地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她省吃俭用,把自己微薄的工资拿出来接济贫困学生…… 新闻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应当统一管理。” |
任务三:解析新闻
(2)请你对新闻一中张桂梅老师的事迹进行点评。
(3)请你对新闻二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作出这样规定的原因进行分析。
任务四:实践拓展
拓展任务A:作为学生,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拓展任务B:作为学生,应如何合理使用手机?
(4)请你从以上拓展任务中任选其一作答。
下图是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的图片。
(1)面对突然跌倒的老人,我们应不应该扶,请根据所学内容写出你的理论依据。
(2)小品中郝建曾说过:“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请问小品中的”人心“指的是什么?
(3)为了使“人心”不倒,我们应该怎么做?(请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说明)
材料一:美国的朋迪亚克·莱曼牌小汽车,在德国设计,由澳大利亚制造发动机,美国和加拿大合作生产变速器,日本生产车身薄板,韩国供应轮胎。
材料二:iphone由美国苹果公司设计,高科技零部件由美、德、日生产,深圳富士康组装成整机。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社会现象?
(2)这一现象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一: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国人距离自己的梦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很少有民族,能像中华民族那样,历经苦难与辉煌;也很少有国家,在持续奋斗中,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
材料二:“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征程上,我们看到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给力之举,更期待用制度的“笼子”把权力装下;我们为“神十飞天”、“嫦娥探月”“航母斩浪”而喝彩,更期盼越来越多“中国创造”走向世界。我们必须牢记伟大的“中国梦”。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中华民族始终坚持的“同一个梦想”指的是什么?
(2)从材料一中说说哪些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请你从其中选择一种精神说说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3)为了使学生对中国梦有更深的认识,某校要举行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假如你是该项活动的组织者,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材料一:一年来我国举办了一系列先进人物评选活动,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材料二: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了学习先进人物事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某中学团委会决定开展一次宣传活动,现请你参与:
(1)请为这次宣传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2)结合时事,请列举一年来我国举办的两例先进人物评选表彰活动。
(3)为了倡导同学们积极参与践行活动,团委会决定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请你从唱响自信之歌、培养自强精神两个方面分别写出倡议要点。(每个方面至少两点)
《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左右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明确了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的战略布局,作出了“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六大基础”的任务部署,描绘了未来河南发展的美好愿景。其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只是冰冷冷的数据,也不只是躺在蓝图上的一句句空话,小康社会给每个人带来的好处都是“杠杠滴”。
据悉,在思想品德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围绕“集中新优势,聚力新发展——河南的腾飞”这一主题进行讨论。请参与:
(1)河南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具有哪些新优势?
(2)战略目标的实现将会给河南人民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
(3)让中原更加出彩,你个人有什么打算?(两个方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