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 积极参与】
为鼓励同学们关注时政,了解社会,某校九年级二班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进行“新闻播报”。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未完成的任务。
任务一:搜集新闻
(1)搜集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播报新闻
新闻一:出生于黑龙江省的“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张桂梅,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扎根边疆教育讲台,虽身患多种疾病,但地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她省吃俭用,把自己微薄的工资拿出来接济贫困学生…… 新闻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应当统一管理。” |
任务三:解析新闻
(2)请你对新闻一中张桂梅老师的事迹进行点评。
(3)请你对新闻二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作出这样规定的原因进行分析。
任务四:实践拓展
拓展任务A:作为学生,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拓展任务B:作为学生,应如何合理使用手机?
(4)请你从以上拓展任务中任选其一作答。
【综合运用】
综合运用所学《思想品德》有关内容,准确补充或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科技奖励大会
材料一:2011年1月14日,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师昌绪和王振义。
材料二:2011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围绕教育事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经济社会发展最迫切的需求、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努力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着力破解“入园难”。 二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三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化解“择校热”。
(1)国家每年都要召开科技奖励大会,充分表明我国党和政府大力实施战略的决心。因此,要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它是发展先进文化的 。
(2)材料二表明,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必须坚持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3)“入园难”和“择校热”等问题,反映了我国的基本国情。那么,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要破解“入园难”, 化解“择校热”, 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
【掌握理论】
材料一:2011年3月5日—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等。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也于3月召开。
(1)材料一说明全国人大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们要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主旋律。
(2)共产党好,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简而言之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好,是因为它是社会主义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行使权利】
阅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知晓】此人在行使什么权利?
(2)【导行】如果你遇到类似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反映情况?
(3)【谨慎】行使该权应注意什么问题?
(4)【理解】正确行使该权利有何重要意义?
顾明和闻丽进入初中后,两人在学习和生活上互相帮助,建立了真挚的友谊。有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顾明递给闻丽一封信,闻丽回去打开一看,信中表达对闻丽的爱恋之情,闻丽为之心动,从此,两人形影不离,班上活动也不爱参加,也静不下心学习,特别是发生误会时,彼此更加心神不宁,为此,闻丽十分苦恼。
(1)请你谈谈他们的问题出在哪儿?
(2)这样做对他们成长有什么影响?
(3)请你出主意怎样避免这两位同学类似的苦恼?
材料一:
科技运用 国家 |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对外技术 依存度 |
高级技工 所占工人比例 |
中国 |
33% |
50% |
3.5% |
美国 |
70% |
5% |
49% |
材料二:
国家 |
中国 |
英国 |
美国 |
法国 |
日本 |
世界平均水平 |
人均受教育年限 |
8.5 |
14 |
13.4 |
13.1 |
11.1 |
11 |
材料三: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要把加快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的什么问题?
(2)为解决以上问题,我国必须坚持实施什么战略?为什么?
(3)作为青少年,我们应怎样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