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刚为比较A、B两种液体的吸热本领,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他用完全相同的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温度计各两个进行实验。
(1)实验应控制:两个烧杯中所装的A、B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 相等。
(2)给两种液体加热,记录两种液体的初温和末温,当 相同时,温度升高较多的液体其比热容较 。
(3)在实验过程中,小刚发现两液体温度都升高20℃时,A液体需加热5min,B液体需加热10min,则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小明在测量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
(1)图甲是小明所连接的实验电路,其中存在连接错误,但只需改动一根导线,即可使电路连接正确.请你在应改动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
(2)实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但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3)在正常实验过程中,当电压表示数达到额定电压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处时,为了能使像清晰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重新调整后,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的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3)当把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规律相同的是.小明做完实验后,想进一步研究透镜成像的情况.他又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表盘及指针的位置,然后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2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应是图3中的.
学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想知道所喝的早餐奶的密度.于是和小刚到实验室,分别用不同的器材进行了测量.
(1)小明利用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测量早餐奶的密度过程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早餐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早餐奶的总质量为76.2g;将烧杯中的早餐奶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内早餐奶的体积是cm3;
③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早餐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早餐奶的质量为g;
④经过计算可知,早餐奶的密度为
ρ=g/cm3.
(2)实验中小刚发现自己桌上没有量筒,思考了一会儿后,他利用天平、水(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烧杯测量早餐奶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0;
②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装满水的质量m1;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装满早餐奶的质量m2.
请你根据他测得的物理量计算出早餐奶的密度表达式ρ=. (用字母表示)
小光同学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他猜想①油的沸点比水高;②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1)能够支持他的猜想①的事实是
A.同样情况下,油升温比水快 |
B.油能把食物炸黄,而水不能 |
C.油能漂在水面上 |
D.油比水难蒸发 |
(2)为了验证猜想②,小光向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分别倒入 相同的水和油,并测量它们的初始温度,两温度计的示数相同,如图所示,它们的初始温度为 ℃.
(3)在同样条件下加热相同时间后,水的温度达到25℃,油的温度达到30℃,由此可得油的比热容为 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同学们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用三节新干电池,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电阻阻值约为10Ω.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甲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小明同学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3)小亮同学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为(如图乙所示) 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中滑片P向 (填“A”或“B”)端移动.
(4)小光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I﹣U图象,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请你将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在如图丁的电流表中标出.
(5)根据图象可判断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升高逐渐 ,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