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第1-5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写句子。
与“其妻曰”中“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如土石何 | B.植然其言 |
C.安陵君其许寡人 | D.其真无马邪 |
解释加点词
A.邹忌修八尺有余: | B.吾与许公孰美 : |
C.面刺寡人之过: | D.时时而间进 : |
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理由不充分的一项是( )
A.齐国疆域辽阔,城市甚多。 | B.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 |
C.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 | D.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王。 |
翻译(6分)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二)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惧而谋诸医(谋划) |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
C.疾未易为之(变换) |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 |
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以: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
B.且: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C.虽: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
D.而: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
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描绘了一个的美妙境界。
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⑵。
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
文言文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本文选自课文(),作者是()朝代的(),他的代表作为()。
在横线上填上原文。、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沿溯阻绝()(2)或王命急宣()
(3)略无阙处()(4)不见曦月()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的最后一段描写的是三峡哪一时节的景色?渔歌的引用给文章增添了什么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三)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解释下列词语。( 4分)
夫环而攻之环:兵革非不坚利也兵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攻亲戚之所畔畔:翻译以下句子。( 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A.道德 | B.道理 | C.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 D.道路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谈谈你对本章所提观点的看法。
文段(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划线字。
⑴以头抢地耳⑵休祲降于天⑶长跪而谢之⑷寡人谕矣用现代汉语翻译:“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中“天子之怒”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面对秦王的恐吓,唐雎是怎么回应的?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