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由于泰国经济形势恶化,泰铢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次年,在国际投机资本的连续攻击下,泰国中央银行保持泰铢稳定的努力归于失败,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当日泰铢汇率狂跌20%,一场席卷东南亚乃至韩国、日本的金融危机爆发了。这说明
A.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不利于第三世界 |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
C.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得更恶劣 |
D.全球化推进背景下要加强经济安全意识 |
1921年到1925年苏俄(苏联)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 B.工业化的开展 |
C.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 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
A.恐怖政策 | B.应急措施 |
C.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D.没有发挥积极作用 |
下列哪项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A.工商业收归国有 | B.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
C.取消一切市场贸易活动 | D.对生活必需品由国家进行分配 |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 B.克服20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 |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 D.缓解20世纪七十年代的经济“滞胀” |
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重获新生。”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
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