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MH370航班失联至今已1个多月。其间,先后至少有26个国家投入了数十艘舰船、飞机和卫星参与搜寻行动,整个范围从北半球的泰国湾、南海、马六甲海峡、安达曼海到南半球的南印度洋。如今面对重大事件,多国合作已成为主要趋势。
(1)举例说明发生在二战时期与和平时期的国际合作分别有哪些?
(2)在国家合作中也时刻存在着“较量”,请问开启两极格局“较量”的是哪两个国家?在如今的和平年代里,国家间较量的决定性因素又是什么?
(3)如今的世界政治格局在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4)经济全球化成为趋势,中国应该怎样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方今天下大势,只有变法才能强国。就政事而论,秦国变法大要有四:一、奖励农耕以富国;二、激赏军功以强军;三、统一治权以理政;四、移风易俗以正民。”
材料二:“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西汉)贾谊
材料三:“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中的这种认识,秦国实行了哪场变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⑵为巩固统治,汉武帝采取的哪项措施较好地体现了材料二的观点?此外,他在思想文化方面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⑶材料三所说的这种情况与哪次改革有关?材料中鲜卑族“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指的是什么?试列举本次改革使鲜卑族得到“永生”的措施两例。
⑷材料一、三中的两次改革性质是否相同?
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
请回答:
(1)这种制度何时创建?何时完善?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2)科举制的进步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唐朝的用人制度对今天我国发展人才战略有何启示?
(4)“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今天的考试制度源于科举制度的影响,谈谈你对考试或你觉得应当如何考试的看法。
观察下列图片:
图1图2
(1)图1、图2都是唐朝时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是谁?
(2)他们分别是什么时期展开对外活动的?
(3)他们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实行什么政策?
(4)他们所具有的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内容。
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图
(1)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2)运河分成四段,由南到北的名称依次是:
(3)想以想:假如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到江都“南巡”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4)根据材料二,指出晚唐诗人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